Go to contents

我從未寫過比這更好的小說

Posted December. 16, 2006 08:03   

한국어

沒什麽值得笑的事。17世紀的英國,正值在政治上、社會上都毫無秩序混亂不堪的時期。大文豪維克多-雨果(1802∼1885)將該時期的英國寫進了《笑面人》這個題目帶有反諷性的長篇小說裏。

該小說基於抵抗路易-拿破侖政變後逃到英國度過20多年流亡生涯的作者自身的體驗。作家甚至表示:“從未寫過比這更出色的小說。”體現出了對該書的極大鍾愛,2005年法國政府還指定爲必讀之書。如今在韓國國內首次被翻譯出版。

書中出現的名字開始就帶有諷刺性。那就是烏蘇斯(音、Ursus)與奧莫(音、homo)。分別是“熊”和“人”的意思。烏蘇斯是身穿熊皮的小夥子的名字,奧莫是烏蘇斯帶在身邊的狼的名字。小說講述了到處流浪,以給人們講故事爲生的(但實際上是位有知識的思想家的)烏蘇斯遇到的“笑面人”的一生。

小說主人公是少年格溫普蘭,他從小就被賣給兒童販子,在落到兒童販子之手以後,被迫動過整容手術,因此他的臉孔在不笑的時候也像是在笑。雖然擺脫了兒童販子,但因年紀太小,靠自己的力量難以謀生,瀕臨餓死的境地。後來偶然遇到烏蘇斯,在烏蘇斯的幫助下得以活命,從此就跟著烏蘇斯到處流浪幫他講故事。

成長後,格溫普蘭眼中的17世紀的英國混亂不堪。清教徒革命後掌握政權的克倫威爾死後,雖然重新回到了王政體制,但國王都在反復走獨裁與失政之路。政爭一直不斷,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女公爵發現格溫普蘭講故事的本事,將他帶入上流社會,從此貴族的醜陋在他的眼前逐漸呈現出來。

該書依然保持了雨果的寫作特徵——線路較粗,真摯講述故事。但並沒有像《悲慘世界》或《巴黎聖母院》那樣採用強烈的敍事手法,而是沈著而又銳利地指出社會問題。“某位老人的臉上顯現出了饑餓,某個少女的臉上顯現出了賣春氣息。給錢買春的人們更加陰沈。人們只伸出無數的手,但手中並沒有工具。失業,剝削,隸屬,格溫普蘭目睹著這一切。”

對醜惡社會的批評,在今天也依然有效。對“讓人變得像人的是什麽”的雨果100多年前的苦惱到現在也沒能得到解決。文章充滿思考性,使人邊思考邊閱讀,其珍貴的價值非常值得去投入時間慢慢品味。

像雨果的其他作品一樣,《笑面人》也被搬上了其他舞臺。繼電影、話劇之後,今年登上了音樂劇舞臺。“不想笑的時候也是在笑的臉孔”這個設定被用作電影《蝙蝠俠》中的惡人——“小丑”(Joker),日本動畫片《功殼機動隊》中的smile man等。該書原名爲《L'Homme qui rit》(1869年)。



金志映 kimj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