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口頭上的“革新型中小企業政策”

Posted May. 29, 2006 03:01   

한국어

國策研究所研究員指出,現政府“革新型中小企業培育政策”不能被視爲培育新型中小企業的政策,而且支援物件和風險投資企業重復,因此,可能會作爲“救濟性政策”而告終。

産業研究院(KIET)中小風險企業室室長楊鉉鳳(音)爲在2006年春季學術大會上公佈,向韓國産業經濟學會提交了《良好增長和中小企業政策課題》報告書,並在報告書中發表了上述言論。學術大會將於下月2日在大韓商會舉行。

楊鉉鳳在報道書中評價說:“金大中政府提出培育4萬個風險投資企業的數量目標後,引發了‘表面風險’企業大量出現的副作用。培育革新型中小企業的目標最後也可能只是口號,無法實現目標。”

楊鉉鳳指出其理由稱:“政府聲稱要培育的革新型中小企業將過去金大中(DJ)政府推進的風險投資企業和技術革新型中小企業作爲支援物件,因此不能被視爲培育新概念的中小企業的政策。”

而且,楊鉉鳳還說,技術革新型中小企業和風險投資企業重復了70%。截至去年8月末,3106個技術革新型中小企業中,有2203個是風險投資企業。

楊鉉鳳解釋說:“因此,今年內培育1.85萬個革新型中小企業的目標都很難實現。”

楊鉉鳳接著評價說:“最後,中小企業政策將跟隨現政府強調的‘革新’,把現有政策的重點集中在培育革新型中小企業上,而不是擴充財源。這只不過是補充並運用類似政策而已。”

楊鉉鳳還就政府最近提出的大、中小企業相生合作政策表示:“關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推進大企業事業移交給中小企業’等大、中小企業相生合作計劃,由於大企業是在政府的壓力下被迫表明推進意願的,所以並未按計劃履行。因此,政府引導大企業自動進行相生合作是關鍵問題。”

楊鉉鳳28日接受本報的電話採訪時表示:“從大的框架看,中小企業政策正向著衆望所歸的方向發展。但比起熱衷於現實數量上的目標,更應該優先準備政策性後盾,包括制定能夠促進資金支援和創業的制度等。”



朴賢眞 witnes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