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白色什錦面的回憶

Posted April. 21, 2006 03:00   

한국어

什錦面的創始人是1899年在日本九州長崎生活的一個叫陳平順的中國人。他在當地開了一家餐廳。他看到中國高中生挨餓,非常著急。他從附近的華僑餐廳收集吃剩的雞肉、豬排、蔬菜等做成面,分給他們吃。這就是“什錦面”的鼻祖。

現在他的曾孫在那裏經營一家“四海樓”的中國餐廳。該餐廳由於是“長崎什錦面”的誕生地,顧客絡繹不絕。2樓還有什錦面博物館。

什錦面的由來無從考證。當時,在長崎港碼頭做苦力的福建省中國人早上見面就問:“下崩(吃飯了嗎?)”。據推測,日本人把這句問候語改成什錦面。“下崩”是“吃飯”的方言。

在日本最南面的島——沖繩上有“餐布裏”的傳統餐廳。當地人把該餐廳稱之爲“什錦面”。餐布裏具有彙聚韓中日三國美食的精華的意思。據推測,“餐布裏”也是從“吃飯”演變而來。

韓國什錦面的根源在仁川中區廳前面的善鄰洞北城洞一帶中國城。在中國城經營泰和園和紫禁城等兩家餐廳的華僑孫德俊(50歲)說:“山東省有叫做菜湯麵的食物。就是在炒好的菜裏添湯煮的面。在日本統治時期濟物浦的中國人喜歡在自行車後架上擺上火爐,現煮著吃。這就是炸醬麵、菜湯麵。”

受日本的影響,菜湯麵也轉變爲什錦面。據悉,因爲什錦面不合韓國人的口味,所以才有了烏冬面。烏冬面相當於把生菜放進去煮的韓國式菜湯麵。

什錦面的由來固然讓人聽起來津津有味,但味道更讓人回味無窮。

“以前的什錦面不辣,也不紅。用當時最便宜的材料製作而成。炸醬麵也一樣。在過去青黃不接時炸醬麵裏面只有幹蘿蔔絲。想嘗嘗以前的味道嗎?”

他拿出了自己親手製作的炸醬麵和什錦面。什錦面是“白色的什錦面”。由於用雞湯煮制而成,味道很淡。根本無法與放入化學調料的什錦面相比。

炸醬麵也味道、色澤、咀嚼感都不一樣。味道不甜而清淡。野菜也沒有切成條。

“清淡的味道是山東省春醬,現在也是媽媽親自醃制春醬。炸醬麵雖然源自山東省,但和我們的炸醬麵全然不同。韓國炸醬麵的發源地是仁川,因此被稱爲‘鄉土炸醬麵’。我們餐廳的炸醬麵和什錦面的故鄉在仁川中國城。”

-“韓國裏面的中國”仁川中國城

仁川中國城是在韓國能體驗中國文化的地方。

隨著經過街道入口的牌樓“商街的繁榮素麗的中國傳統的門樓”,從街上的顔色開始被更換。全部都是紅色。還能聽到很多人說中文,並且能夠聽到很多中國音樂和歌曲。能夠看到1900年代初期的中國式古屋,還有將小說《三國志》畫成77個壁畫的三國志壁畫巷(135米)。

被譽爲炸醬麵的始祖的“宮華春”(目前是停業)的牆壁上,還能看到掉漆的招牌字迹。商店上正在銷售中國服裝和飲食材料、茶等。

中國城1街和3街是中餐廳街。有很多像泰和院(音譯)的孫德俊一樣,已經有幾代在韓國生活的來自山東省的華僑經營的餐廳。“空心餅”專賣店——“富來村”已經是第3代經營,是守著中國城過了80年的真正的鼻祖。僅在目前的位置上就已經經營了48年。

中國城是1883年開港後,承認治外法權的濟屋浦港的外國租界地之一。當時是被稱作清館。這裏華僑的始祖是1882年壬辰倭亂時隨著清朝袁世凱的軍隊進入的40多名華商。從1884年開始是有來自山東省的華僑集體居住在這裏。

●旅遊資訊

▽尋找▽位置:仁川站(國鐵1號線)正面▽自己開車:京仁高速公路,第二京仁高速公路盡頭右轉,向月尾島方向行駛,在仁川站或中區廳停車▽停車場:第一牌樓,第二牌樓(韓中文化館,路邊)

▽諮詢▽仁川綜合觀光介紹所:仁川站前(032-777-1330)上午9時∼下午6時▽仁川站:032-772-0784△北城洞事務所(中國城):032-760-7960△韓中文化館(第二牌樓前):032-760-7860△中區廳(www.icjg.go.kr):032-763-5171△仁川文化觀光解說社(inchonculture.com):面向團體遊客,010-7276-7277

▽中國飯店△泰和院(音)紫金城:032-761-1688△大昌飯館:032-772-0937△福來春:032-772-3522



趙誠夏 summer@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