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人格障礙,“沒有出息”的疾病

Posted February. 16, 2003 22:34   

한국어

最近報紙中經常刊登一些懷疑妻子而對其大施暴力的丈夫們的故事。這一類男性很可能患上了韓國20歲男性第四大疾病——人格障礙之“偏執型人格障礙”。《東亞日報》最近介紹了有關研究結果:漢城大學醫學院精神科研究小組對在兵務廳接受體檢的5971名20歲年齡段的男性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45%的人有可能患上了人格障礙症。

人格障礙一般存在於20歲年齡段的年輕人中,也有不少30歲以上的患者。通常人格障礙在20歲左右最爲嚴重,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症狀逐漸會好轉。但就韓國的情況而言,由於突如其來的社會變化,導致“長輩的作用”未能得到正常發揮,因此有不少到中年還表現出人格障礙特徵的人。

人格障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疾病,與其他疾病一樣,在早期接受治療會比較容易治好。但人格障礙患者自己往往感覺不到接受治療的必要性,加上父母及家人通常只顧罵患者是“壞傢夥”、“沒出息的傢夥”,而對疾病置之不理,這樣往往會導致日後的“大事故”。

▽什麽叫人格障礙:人格障礙(Personal Disorder)也可翻譯爲性格障礙。患上這種病的患者會出現性格上的異常特性。最近精神醫學界考慮到患者在和別人一起生活時出現問題的方面,將該病命名爲人格障礙。

精神醫學界把人格障礙疾病大體上分成了3種類型:△異常、怪僻的A型△戲劇性、感情性、善變的B型△不安、壓抑的C型。

但漢城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在對20歲年齡段男性進行問卷調查後,把該病分成了另外3種類型:△強迫性-歇斯底里性△分裂性-反社會性-依靠性-憂鬱性△偏執性-精神分裂性-警戒性-自戀性-逃避性-被動攻擊性。

人格障礙患者不擅長處理和他人關係、社會生活方面的事情,往往會做出衝動性、爆發性行爲。受此影響,人格障礙疾病患者很容易染上健康憂慮症、酒精中毒、亂用藥物、暴力、自殘等疾病和惡習。

有些患者會表現出生下孩子後因無法産生愛心而折磨孩子或置之不理的態度。

最近,在向網路“進軍”的20歲年齡段年輕人中,許多人在網上實施存在責任和限制的現實世界中無法做到的網路暴力。

▽人格障礙的預防和治療:精神醫學認爲,人在出生時分別具有和他人不相同的獨特的個性和氣質,性格以這樣的氣質爲基礎,根據周圍環境而發生變化,到20歲時,性格的基本框架就會形成。

漢城大學醫院精神科教授柳仁均稱:“小時候的家庭教育對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並強調:“父母應教育孩子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教孩子人生的基本道理。”

在過去,孩子們在衆多兄弟姐妹之中自然領悟了社會性,但最近的情況和以前不同。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教育極爲重要,但父母們卻表現出過分寵愛、不關心、不負責任的養育態度,導致産生了大量人格障礙患者。

父母應訓練孩子爲了別人忍耐、等待,當孩子犯錯,要進行教導時,應進行倫理性、體系性的說明。

如果懷疑子女或愛人患上人格障礙疾病,最好領其到醫院進行檢查。通常人格障礙患者不會承認自己患病,因此即使勉強也要將他領到醫院。

醫院會用解夢、分析成長環境等多種方法掌握患者有意識和無意識間表現出的問題,使患者自己瞭解問題並改正錯誤。另外,還根據個人情況,讓患者服用治癒不安感、憂鬱症的藥物。

但症狀不會立即得到痊愈,通常需要經過6個月以上,病情才能慢慢好轉。



李成柱 stein33@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