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第16屆總統選舉帶來的選舉文化衝擊波

Posted December. 20, 2002 22:53   

한국어

50多歲總統的誕生和“3金”時代的結束畫上圓滿句號的此次選舉中,出現了衆多可以深切體會社會文化變化的新的現象。有人認爲此次選舉是幾代人之間的對壘,還有分析說是從政黨政治轉變爲市民政治的政治文化變化,正式進入了多媒體選舉時代等。

△具有文化意識的幾代人的變化:在選舉期間,一直熱門的一句話是“幾代人之間的對壘”。延世大學社會系教授金晧起表示,“此次選舉是由20多歲和30多歲的國民主導的選舉革命,是一部386一代和新一代結合在一起的作品。”金晧起教授分析說,“隨著資訊化社會的到來和世界化的擴大,反對權威主義和集團主義的具有擁護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動向的新一代,出現在了我國社會的方方面面,而下屆總統盧武鉉正好符合這一潮流。”

一直以來經歷著世界盃時候的街頭助威,發生美軍裝甲車碾死女中學生事件後的燭光示威等渴望發生變化的這一代人的需求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而且幾代人之間的差異也逐步積累,但現有的一代人未誠懇地接受這一潮流。但是通過此次選舉,幾代人之間的立場差異暴露不無遺,而且已成爲了韓國社會的主要課題。

△因特網選舉文化的擴散:此次選舉的又一個主要變數是通過因特網媒體所進行的選舉活動。西江大學映射研究院廣告公關系教授申昊昌稱,“在可以進行雙向交流的因特網上,網民們的爭論異常活躍,而且多種多樣的意見在網上得到了交流,最終這種交流結果轉移到了網下的參與。”在此過程中逐漸開始實現了通過網上交流的蔓延四方的民主主義。

高麗大學新聞廣播系教授吳澤燮指出,“‘在線’是一個龐大的政黨,而且具有極具威力的破壞力,甚至還可以成爲示範廣場,但也有不恰當的言行泛濫成災的弊病。”吳澤燮教授強調說,“越是到了這時候,新聞廣播等現有的媒體更應以正確性和信賴爲生命,根據端正態度,起到維護正常秩序的作用。”

△多媒體選舉的虛實:此次選舉中最大的收穫可以說是通過多媒體選舉,確立了“低費用,高效率”的選舉文化。據各黨選舉總部在“2002總統選舉選民聯帶”中提出的選舉活動資金使用明細表顯示,各黨在製作電視廣告、運營網站等多媒體選舉中,花費了全部選舉活動經費的一半以上。

但是,現場遊說費用只占全市費用的千分之一。在此過程中過去泛濫成災的提供金錢和進行款待的非法選舉文化自然而然地失去了蹤迹,取而代之的是透明和無瑕的選舉文化。

但崇實大學媒體宣傳系教授朴昶熙稱,“各候選人陣營利用宣傳”形象“最佳的電視媒體的屬性,在多媒體選舉戰中,過分地注重了形象的樹立。”即,比起傳達真實的政策內容,更把精力集中到了“形象包裝”上。

△從政黨政治到市民政治:市民社會的自發參與壓倒了現有政黨組織也是令人矚目的變化之一。

高麗大學社會系教授趙大燁分析說,“根本性社會變化引起了政治變化。”通過世界化,資訊化、上世紀80年代以後的民主化成長起來的市民社會通過此次機會,克服了一直以來成爲痼疾的制度政黨的問題和局限性。

各市民團體出面分門別類地進行了具體的政策評估,而且通過這期間的“落選運動”市民的參與政治力量得以積蓄,出現了從政黨政治轉變爲市民政治的現象。然而在市民的參與政治過程中把非專家政治的混亂降到最低,成爲韓國社會應解決的課題。



金炯瓚 金晟圭 khc@donga.com kimsk@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