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不是魔术,而是心灵治疗术

Posted March. 12, 2008 08:10   

한국어

首尔江南区大峙洞某精神健康门诊中心里,女高中生金某(17岁)正躺在睡椅(催眠特殊沙发)上。每次一考试金某就因不安而发挥不了自己的实力。为消除心理上的不安,金某开始跟随门诊蔡仁永院长的咒文进入催眠治疗。

金某先把视线固定在了墙上某一处,而后开始直直地盯住那里。此后把两手伸到身前后,她凝视了两手间的空间,此后她闭上了双眼。

菜院长谈到:“这是催眠治疗的前阶段,为的是诱导催眠。诱导催眠是为了集中精神进入投入状态。”

诱导完催眠后蔡院长向金某以“你可以在考试时保持平和的心态。”等的暗示开始了治疗。为期1个小时左右的治疗结束后,蔡院长数着10个数唤醒了金某。

从催眠中醒来的金某表示:“平时不安的心态变得平和了。以前以为催眠就是像梦游病般的睡觉,但现在知道,其实是能听清医生的声音般清醒着的。”

○ 意识清醒的高度集中精神的状态下介入“暗示”

最近关注催眠的人们越来越增多。过去接受催眠治疗会让人误以为有严重的精神问题,但是现在却在禁烟、工作压力治疗等方面广泛地被使用着。

1958年从美国开始的催眠疗法,到了1987年正式引进到了国内。现在共有100多名神经精神科医生建立催眠协会来把催眠疗法活用在心理治疗上。

他们指出很多普通人误解着催眠。

我们在TV娱乐节目中经常能看到被催眠的明星像梦游般走动,之后完全按催眠师的吩咐依造行事的情形。其实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确实被强烈的催眠,另一种是从娱乐节目的特性上介入了夸张地表演。从节目特性上来看大部分属后者。

催眠专家卞英顿神经精神科院长解释到:“催眠和我们在电影院集中精神看电影时听不到旁人的话,或认真做功课时听不到叫喊声有着同样的道理。”

还有普遍认为被催眠时会做和自己意志没有相关的行动,但是其实不然。实际上接受催眠的人的意识是清醒着的。

催眠状态不同于睡眠状态。因为催眠是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有时因患者被催眠时心情放松而深深入睡,因此不得不由医生来唤醒他们。

○ 对调节慢性病疼痛-考试焦虑症等很有效果

接受催眠前,患者会先接受自己是否是被容易催眠类型的催眠感性检查。

容易被书本上或电影内容吸引、容易发生爱情的人一般易被催眠。想象力丰富和影像鲜明的人也容易被催眠。一般青少年会比成人容易被催眠,智商越高催眠感性也越强。大概10名中会有4名不会被催眠。

卞院长谈到:“催眠的效果大部分取决于医生的治疗方法和患者对医生的信赖程度。催眠感性强和自己努力催眠的话,可以通过1回催眠治疗就完成治疗。”

接受催眠治疗的人有多种多样。催眠对调节癌症或慢性病的疼痛,和考试焦虑症、对人恐惧症、舞台恐惧症、压力等精神不安问题有着奇效。

经常登台演出的音乐家,如果在演出前通过催眠中和脑神经兴奋的话,可以在实际演奏时保持平和的心态。

催眠治疗一般会接受10∼12回,但是有些人则通过4、5回就会痊愈。一次催眠治疗大概需要1个小时左右。

蔡院长表示:“催眠对吝啬生活着的现代人寻求梦想有着帮助。催眠可以洞察自己的内心深处,因此可以找寻自己被隐藏着的梦想,以此来奋力推进。”



李真汉 likeda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