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了解德国的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吗?

Posted October. 13, 2005 07:06   

한국어

“大部分基础科学不能立即带来利益成果。很多大学也难以承担日益激增的投资费用。马克思•普朗克财团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源和尖端研究所及研究设施结合起来,使德国的科学能力得以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这是国际交流处处长贝尔托尔特•奈切尔特(音)的言论。1948年成立的马克思•普朗克财团的前身是“凯撒•威廉财团”,该财团于1911年创立,在30多年里前后涌现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1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加上凯撒•威廉研究所时期,该研究所涌现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达31人。而亚洲在医学、化学和物理学领域的获奖者只有18人,这么看来“31人”的数字非常惊人。

从具体专业领域看,德国全境有80个研究所,去年的预算达13.2522亿欧元(约1.5万亿韩元)。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支援其中的80%。

“最近,由于开始提倡研究所间的共同协作,因此,和人类基因组研究相似的‘巨大科学’研究逐渐灵活。同时也实现了向构造生物学和智慧科学等希望领域的集中投资。”

财团总部的后面可以找到加兴市(Garching)量子光学研究所。该研究所于1981年成立,189名研究员还同时进行利用激光射线的量子力学研究。

参与希尔多尔•W•汉斯博士的激光波谱光学组的皮特•班戴尔(音)博士介绍了实验室。

“发出草绿色光的实验装置中,装有世界上最早的极精密频率数的纯激光。该项研究可应用于超精密手表和人工卫星自动位置测定系统(GPS)等机器。”

研究所新闻负责人达克•斯韦派勒克(音)博士介绍说:“马克思•普朗克财团独特的支援体系是在提倡和周边大学共同进行研究的同时,不拘泥于眼前成果,这是其创造丰富研究成果的秘诀。”

德国统一以后,经济上也出现了波折,因此国家的教育研究预算支援有所减少。因此,大学和研究所经历了结构调整的困境。但是,他们并不拘泥于眼前的成果,而是着眼于未来,终于奠定了其科学强国的地位。在马克思•普朗克财团及其下设研究所里也可以得以确认。



劉潤鐘 gustav@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