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观点] 催泪弹

Posted June. 06, 2003 22:33   

한국어

到90年代末为止,直接参与示威或路过示威现场附近的人们大部分都有过被警察所发射的催泪弹流眼泪或鼻子、嗓子疼痛难忍的经历。用化学物质刺激泪腺和呼吸器官的粘膜,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的催泪气体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开发出来的。之后,这一“武器”的性能得到改善,进化成在镇压示威或暴动时可方便使用的催泪弹。在我国,60年为谴责3•15不正当选举而展开示威时,由于在马山前海发现的金朱烈先生的样子惨不忍睹(他的眼睛被催泪弹所击中),成为了进一步激化学生、市民们示威的主要原因。

▽ 在权威主义时期,催泪弹是支撑政权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集会和示威现场上,催泪弹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而残留街道上的白色粉末状的残料令行人们难受好几天。以至于当时访问韩国的外国人说“一到韩国,首先能闻到催泪气体的气味”。当时生产的催泪弹不知有多少,总之80年代中期的某一年,一家催泪弹生产企业总经理的个人事业所得税金额在全国名列前茅。

▽ 我国有句与催泪弹的使用有关的四字成语。那就是“无弹无石”和“无石无弹”。意思是说参加示威的人们称如果警察不先发射催泪弹,他们就不会先扔石头或火焰瓶,而当局却表示如果学生们不先扔石头或火焰瓶的话就会控制使用催泪弹。而当时的情景是:在示威初期,这种承诺勉强遵守一段时间,但时间一长,又成为“有弹有石”,“有石有弹”。

▽ 从金大中政府时期的98年9月起,警察使用催泪弹的现象消失。警察在单方面宣布“以后将不使用催泪弹”后,为了形成柔和的示威文化而做出各种努力,如在集会、示威现场安排女警官,排成所谓口红风景线(lipstick line)等。据说从那时起,由警方所保管的60万发催泪弹,绝大多数因内部火药或药品结块,变成了废弹。而催泪弹的制造企业也大多数宣告破产。但随着“过激的非法示威在增加,但政府却以不温不火的态度去对应”的舆论的四起,警方正在研究重新使用催泪弹的方案。也许这些年勉强维持过来的“无催泪弹5年”的记录要被打破。舆论分成了两派。一方反驳说“难道要重新回到权威主义的政权吗?”,而另一方则主张“为了国家的权力,如果有必要,就应该使用”。

不知您属于哪一方?



youngeo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