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专栏】创意教育的误区

Posted June. 23, 2014 03:24   

한국어

1990年小说《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在乡下的火车站中获得了创作《哈利波特》的灵感。在火车因故障而不能运行的4个小时期间,突发灵感。所以她由一位未婚妈妈变身为亿万富翁。诗人赵炳华曾说过“把思想放置在一定高度,创意就会诗思泉涌般涌现。”不仅企业讲求艺术,政治界也讲求“与众不同的想法”,即我们生活在急需创造力的时代。在现在社会中,创造力会带来金钱和名利。

▷很多艺术家都表示:作品的创作灵感就像是从天而降,不是长时间的苦思冥想,而是突然间的想法。罗琳在等火车期间,无聊至极之余创作了《哈利波特》。所以人在处于休息状态或是大脑处于放空状态之后,很容易在瞬间迸发出创意的火花。精神分析学者卡尔•荣格曾试图从科学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对于此现象荣格联想到了人类的“无意识”。他的理论是“‘无意识’是与‘意识’相对立的,相当于每个人经验积累的仓库。”日常生活中“无意识”被“意识”掩盖,但是当人处于放松舒适的状态时,“无意思”就成为了创意的源泉。在某个瞬间,突然地产生某个创意,这就是“无意识”的作用。荣格称“‘无意识’就像是创意的源泉。”

▷最近韩国教育的话题就是创意•人性教育。为此朴槿惠政府还出台了“幸福教育”政策,尤其在岁月号事故之后,更加强调了人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仅仅减少学生学习负担绝对不等同于培养创造力。对此教育家们的认识存在盲点。获取必要的知识,对现实生活有着充分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当我们的精神处于放松时,才会瞬间迸发创意的火花。没有根基和准备的创意固然是不存在的。应该意识到这种只重外表没有实际的教育模式,不仅不会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可能连教育的基本都会慢慢被遗弃。

洪贊植 首席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