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3万韩元太少了……爱面子、生活穷

Posted May. 29, 2008 08:59   

한국어

“这个月也把钱全花在了送礼上。”

在国内某知名市内银行当过支行长的2002年退休的李某(58),他的生活费包括退休金额56万韩元和储蓄提取金,每个月大约有200万韩元左右。上个月他在送贺礼上就花去了生活费中的55万韩元。

虽然李某在退休后放弃了自己喜欢的高尔夫球,但是一想到快要结婚的3个子女,就不得不继续送礼。

据统计厅的资料,全国2人以上家庭去年的送礼金额为平均51万9000韩元,去年一年百姓花在送礼上的金额为7兆6681亿韩元。2003年后的4年间,2人以上家庭的送礼支出金额上涨率为18.7%,这比同一时期物价上涨率(11.6%)还快。

随着送礼的金额比物价上涨率快,对家庭造成了不少负担。很多人认为找回相互扶助的本意,也要尽快改变送礼文化。

○“标准金额”将会上涨到10万韩元?

本报采访按金额类别分析了今年6月结婚的公司职员A(30•首尔)的贺礼金。被邀请的客人中约一半的人交了5万韩元,而交10万韩元的人相当于3分之1。A在首尔室内一家普通的婚礼场举行了婚礼。

1999年2月结婚的B(41),是A某公司的前辈,他俩结婚时的地位相差不多。但是B某的账簿中我们可以发现,约一半的人交了3万韩元。

像这样,韩国的贺礼金有一定的模式。

分为关系不是很亲但是不得不交的“低金额”,最普遍的“标准金额”,给关系非常好的人的“高金额”3种。超过这些的就属于“高额贺礼金”。

比较A、B的话就可以发现,虽然过了9年,但是3种模式仍未改变,各种类比重也未发生多大变化,只是金额从9年前的“2万、3万、5万韩元”变成了“3万、5万、10万韩元”。

做单纯比较的话还可以发现,这9年来低金额和标准金额各上涨到了50%和67%。

而且高金额和高额贺礼金则各从5万韩元和10万韩元,上涨到了10万韩元和20万韩元,几近翻了一倍。如果把这和从1999年2月到今年5月的物价上涨率31.5%做比较的话,就可以发现其间的“贺礼金膨胀”相当于物价上涨率的2~3倍。

且从A、B的贺礼金分布来看,低金额的比重在缩小,高金额的比重则相对膨胀,因此可以类推出“标准金额正受从5万韩元上涨到10万韩元的压力。”

○ 跟不上社会变化的贺礼金文化

预备役所长A(61)某,6年前就已经转役,但是要送礼的人仍很多。A某这样谈到:“这个月结婚的人特多,有时一周要跑10家。有的同事甚至说‘为躲避贺礼金想移民到国外’”。

外汇危机后,因结构调整退休的年龄比从前提前了不少。而寿命则反而在增加,这就把退休后的时间延长到了20~30年。即表明,进入老年后在没有固定收入的情况下,要负担贺礼钱的时间也被延长。

传统农耕社会时,人们为了在困难中互相帮助而设立了贺礼钱。但是随着城市化和开放化,此前浓厚的“相互扶助或社会保险”性质,在共同体范围慢慢被淡化,这已严重影响到了“相互扶助”的原则。

例如,一旦退休就很难再挣回来。这样钱财自然就流向了“有权”人的一方,而社会弱者则会受损失。这已经严重变质成了不平等的结构。

中央大学申仁硕(经济学)教授这样谈到:“送贺礼本来是为了发出‘我属于这一集团’的信号,或显示这一特征,才采取的手段。但是现在却增加了构筑网络的功能。” 参加不太熟悉的人的活动,或只提交贺礼金却参加不了活动的行为,就和这有关。

结婚时用米袋代替花环来帮助有困难的人,像这样的好人虽然在增加,但是换掉旧的贺礼习惯,到目前来看还远远不够。

诚信女子大学姜石勋(经济学)教授这样谈到:“不管经济能力、亲疏关系的这种贺礼文化,是我们社会典型的泡沫。为进一步提升韩国社会形象,就必须由社会领导力量率先倡导‘Noblesse oblige’模式。”



俞载东 张源宰 jarrett@donga.com peacechao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