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东方为什么没能延续18世纪的繁荣

Posted June. 02, 2007 03:25   

한국어


“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世界中最佳的世界。”

这是德国的哲学家莱比锡评价18世纪的一句话。在世界历史上,18世纪所占据的位置非常特别。欧洲因启蒙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达,建设了新的时代,东方清朝-朝鲜-日本之间的战争结束,迎来了和平的繁荣期。真可谓东西方国家全部处于“最佳的世界”。

但是在18世纪过去之后,曾是世界的两大中心轴的欧洲和东亚,命运却完全不同。一方以世界作为舞台建设殖民地,带走财富和荣誉,而另一方则成为了被剥削的对象。到底在18世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

○ 朝鲜,梦想近代

18世纪的朝鲜在英、正祖的公正君主领导下迎来了第2个全盛期。曾阻碍正常的国政的党派斗争被平息,在经济上的稳定中,工商业得到了发展。在这个时代,曾遭到歧视的庶孽们与特定的党联合起来,展开了自身的政治斗争,文人们按照各党色聚散离合,提出政治意见。而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与西方的相遇。通过清朝接触到西方科学和哲学的洪大容、朴趾源、丁若镛等新近学者们积极地将领先的文明引进到了朝鲜。在对西方学持宽大态度的正祖沉默的默许之下,天主教传入了朝鲜,并开始对各种西方的科学技术相关的书籍进行了研究。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在君主的嘴上开始使用“民国”这个词。“民”已经被认识为国家的主要势力。

○ 中国,稳定中的富饶

18世纪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康健成世(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后半期。蒙古、明朝的残存势力全部得到了镇压,时代变得稳定,工商业得到发展,人口从2亿迅速膨胀到7亿。通过闹钟和钢琴等赢得乾隆帝欢心的天主教传教士们被允许停留在北京,传播西方文明。对于中华,随着出现“不仅是汉族,只要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继承中国文明,谁都是中华”的新的解释,跨越民族界限的包容性的思考观被扩散。实证性科学——考证学也是在这个时期得到发展。

○ 西方,从东方情结(complex)中摆脱出来

通过笛卡尔、莱比锡等的活跃,形成了近代科学的方法论性的基础,科学技术摆脱宗教的框框开始迅速地发展。在思想方面,以卢梭为中心,近代市民开始觉醒,出现了强调人类理性的力量的启蒙主义。出现了社区、俱乐部等,形成了社会公论的场所,市民社会的发展达成了曾是绝对君主象征的法国国王被处刑,成立共和政体的成果。这样的近代变化和发展,使欧洲获得自信心, 并得以完全地摆脱对东方的陈年情结。

仅从这方面来看,18世纪是东西方的黄金时代。但是接下来的结果却有所不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样的结果呢?那就是18世纪精神的失踪和变态性的发达。18世纪精神在于东西方全都在人类理性的信赖和旧体制的矛盾中重复。但是清朝和朝鲜的保守革命消失。清朝虽然显示出了开放的中华面貌,但是在内部,只是通过《四库全书》的思想聚合,谋求统治势力——满族的稳定。

朝鲜在将性理学从创造世界的绝对原理缓和为工具上以失败告终。最终没能战胜支持“完美地”解释宇宙原理的性理学的旧体制。清朝和朝鲜的共同点在于终究没能摆脱“决定的存在”(皇帝和性理学)。因此,18世纪的流向最终是少数势力获胜。最终是向着与成功克服绝对存在(基督教和国王)的欧洲完全相反的终点站走去。



柳成云 polari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