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春香传》唤醒了民族抗日精神

Posted February. 28, 2007 06:53   

한국어

○ 《春香传》曾是抗日意识的启蒙书

包括1912年李海朝创作的《狱中花》在内,一直到1935年当时的知识分子们将春香的气节和民族意识联系起来创作的《春香传》足足有27个版本。这比其他任何文学作品都要多。

薛教授表示:“小说家金基镇说,在日帝时代《春香传》是每年售出1万本以上的最畅销小说。”并称:“崔南善、李光洙、金永郎等当代的著名知识分子为了在大众间人气非常高的春香传中包含抗日精神、民族精神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日帝侵略初期民族主义者六堂崔南善在1913年创作的《古本春香传》序文从白头山开始,走过全国的名山和寺庙之后,经过有论介的魂魄的矗石楼,走向南原的纪实文的形式展开。

薛教授表示:“这是为了将春香比作论介,告诉读者们春香是承袭韩半岛山川精气而生的事实进行的铺垫。”并指出:“虽然崔南善在后来变节,转而选择了亲日路线,但在创作当时,将中国式地名和人名改成韩国式等为了民族独立自主性的复苏而付出了努力。”

曾拒绝参拜神社与创氏改名的诗人金永郎1940年通过在《文章》上发表的诗《春香》,表示:“即使在城门被破之后,也依然咬紧牙关怒目瞪向使道的骄傲的眼睛,从前在成学士朴彭年的火烤下也依然泰然自若。”以此强调了其情操和历史意识。

曾说“春香的情操是与那个时代腐败的权力斗争的意志”的柳致真通过戏剧《春香传》,用讽刺手法刻画殖民地时期的民族痛苦,将恢复民族独立自主性予以了形象化。

○ 春香中隐含的深义

1931年建在全北南原广寒楼东侧的春香祠堂也是证明知识分子曾想通过春香来传播民族意识的代表性例子。

春香祠堂在3·1节12周年的1931年3月1日竣工,正面有个坐在乌龟的背上背对红色大海逃离龙宫的兔子模样的造型物。

薛教授解释说:“背对着象征日本的大海,逃出大海的兔子是盼望摆脱日本统治的日子早日到来的意义。”

当时该祠堂是南原的知识分子和妓女们经过千辛万苦筹钱,模仿位于晋州城的论介祠堂建立起来的,他们在象征着气节的松树林之间建立祠堂,并在祠堂的大门上,印上“太极图案”和“一片丹心”的缩写——红色字体的“丹心”。

在此次研究中,薛教授主张说,1933年国内第一位编写出比较文学性的国文学研究——《朝鲜小说史》的金泰俊(音译)参与了春香祠堂的建立。对南原地区进行数次考察的金泰俊和曾作为新干会的会员活动的李贤顺(音译)等地区有识之士们接触之后,也参与了的春香祠堂的建立。

○ 媒体也为鼓舞民族意识而付出巨大努力

看到知识分子们的这种举动,《东亚日报》于1925年表示:“《春香传》与《沈清传》成为朝鲜国民文化的代表。”并悬赏1000韩元奖金,召集春香传的改编作品,有数十人响应了该活动。

但是在9月24日刊上发表说:“非常不幸的是,没有足以作为国民文化来推荐出来的作品,因此对响应此次活动的诸位深感抱歉,但决定邀请春园李光洙创作《一说春香传》(音译)。”因此李光洙从1925年9月30日开始到1926年1月3日为止在本报连载了共96期的《春香传》。

薛教授说:“金泰俊也继续《朝鲜小说史》之后,从1935年1月新年号开始到8日为止,在《东亚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春香传的现代性解析》的论文等,当代的知识分子们为了通过媒体鼓舞《春香传》出现的民族意识而付出了巨大努力。”



張源宰 peacechao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