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韩国纤维企业面临中国冲击

Posted April. 27, 2005 23:20   

한국어

向中国、俄罗斯、土耳其等出口聚酯产品的中坚纤维企业韩国丝绸之路,从上月开始放弃了对土耳其的出口业务。

随着今年废除《多种纤维协议(MFA)》,使得与廉价中国产品的竞争变得更加艰难。

最近5年时间里,韩国丝绸之路的聚酯产品一直以每米2美元的价格对外出口。但是因最近油价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后,试图将价格提高,但是进口企业以中国产品的价格不到2美元为由拒绝进口。

该企业副经理李先烈表示:“虽然我们的产品质量更胜一筹,但是海外客户拿中国产品作比较的同时,试图让我们降低价格。在廉价产品上与中国进行竞争根本不可能,因此我们正将重点转向高档产品。”

▽横扫海外纤维市场的中国产品=中国产低价产品独霸着世界纤维市场,因而韩国、香港、台湾等其它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纤维产业受到了很大打击。

27日,据产业资源部统计,韩国今年第一季度(1~3月)的纤维出口额为31.9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1亿美元(6.1%)。

同时,服装出口为5.1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5%。

在韩国纤维的主要出口国美国,今年1~2月份韩国产品的进口比率为2.4%,与去年同期的3.1%相比下降了0.7个百分点。

同期,中国出口的产品比率从18.8%上升了7.6个百分点,达到26.4%。

韩国纤维进出口协会总管部长金京焕指出:“韩国纤维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将技术引进到了中国。因此中国的纤维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依靠廉价产品出口的韩国企业逐渐被推向边线。”

▽进退两难的韩国纤维企业=韩国纤维出口企业不仅仅因纤维限量制度而苦恼。高油价、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银行征收贷款带来了资金缺乏等内外因素都是造成目前局面的原因。

据纤维企业介绍,进入今年后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导致与原油密切相关的化学纤维加工等行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与去年相比上涨了20∼30%。同时因汇率的下跌,换算成人民币的销售额也在不断减少。

在不提高出口单价的情况下,很难形成出口创收,但是因需要与中国廉价产品相竞争,因此无法提高价格,导致出现目前“进退两难”的境地。

银行计划征收贷款的动向也成为了需要考虑因素之一。

大邱A公司总经理金某表示:“因银行不看好纤维产业,因此降低了纤维企业的信用级别,同时正计划尽早回收贷款资金。如果要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需要具备研发机构(R&D),但这是长期持续投资项目,因此金融机构的这种决定加重了纤维企业的负担。”

♦《多种纤维协议》

1974年美国、欧洲等先进国家和地区为保护本国纤维产业,向纤维出口国实施了配额制。随着贸易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WTO)阶段性取消了该制度,并于今年1月1日彻底废除。



金昌源 changkim@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