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观点]邓小平与媒体

Posted August. 23, 2004 21:52   

한국어

“编辑”是报界的常用语,是指相关部门的次长或部长等编辑人(负责人)对记者写的文章进行修改。编辑后,甚至添加一些连一线记者都没有看到的情节,完善文章的结构。因此,有“编辑福”比“妻福”更重要的话。昨天度过诞辰100周年的邓小平也是名编辑。最近,《人民日报》英文版报道说:“数十年以来,邓小平坚持修改社论和其他文章,以广阔的见识和思想推动了《人民日报》的发展。”

▷“邓小平是名编辑”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这只是肯定最高权力者事前审阅报纸的能力。在把媒体视为煽动机构的共产国家,控制媒体相当于民主国家保障言论自由。中国政府自发生非典(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后,认识到控制媒体会降低国家的信任度,并表现出尊重媒体的姿态,但随后又开始加强对媒体的控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禁止媒体对党的政策提出批评和对敏感的问题进行讨论。

▷邓小平有所不同。1957年3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有关大跃进运动争议的社论。邓小平在该文章中添写道:“没有必要重视并非共产党员人士的批评。” 9月30日,邓小平阅读社论“听取大众的批评和意见”原稿后,修改为“恳请大众提出批评和意见”,并3次强调了舆论的重要性。在11月1日社论中,邓小平再次指出,不要仅停留在听取大众的批评的程度,应进行自我批评。邓小平曾连续106次修改过社论和其他文章。

▷虽然邓小平对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很难说他推动了媒体和民主的发展。因为,这些文章都是《人民日报》编辑阵容为追悼邓小平编写的。但邓小平曾表示,媒体应为社会统一和稳定做出贡献。他还表示:“最可怕的并不是批评,而是沉默。”我们有必要想一想,在不能接受媒体批评的领导人和知道沉默的危险的领导人中,究竟哪一种领导人能领导国家致富。

评论员 金顺德 yur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