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蓋茨堡的1%

Posted May. 28, 2019 07:55   

Updated May. 28, 2019 07:55

한국어

  南北戰爭前半期,南軍連連獲勝。單從戰績上看,南軍看起來占據了優勢,但戰爭本身卻是北軍處於攻勢、南軍處於守勢。南軍司令羅伯特·李非常清楚,如果不轉變為進攻,就無法贏得戰爭,因此他構想了大膽的行動。他帶領南軍主力向西北方的賓夕法尼亞州的巴爾的摩方向大幅迂回,從北方向北部的首都華盛頓展開進攻。

 北軍大吃壹驚,也抽調了所有可用的兵力。兩軍相遇的地方是蓋茨堡。蓋茨堡戰役共持續了3天。喬治·皮奎特在最後壹天展開的攻勢,是整個南北戰爭中最為莊重的電視劇。李動員南軍3個師團,向北軍中心地帶的塞米特裏裏奇發動橫貫田野的正面攻擊。這壹攻勢以50%的參與者死傷的慘劇告終。李的嘗試到底是大膽的殺手鐧,還是魯莽的作戰,至今仍存爭論。

 有壹次我到過蓋茨堡現場。從南軍的出發地點俯瞰平原時,覺得這真是壹次不可理喻的嘗試。壹個天才的將軍為什麽會做出這種魯莽的嘗試?再出色的領袖,是因為壹次就能結束戰爭的急躁和壓力下,做出了愚蠢的決定嗎?

 但是,當我站在北軍最後防線所在的地點時,我改變了想法。南軍真的有可能成功。他們已經到達了距離勝利99%的地方。在壹場勢均力敵的戰鬥中,1%不是人類所能測量的領域。同樣的現場,只要換個位置,就會有不同的想法。

 韓國社會的矛盾和混亂越來越嚴重,是因為把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本身就當作違反信念的行為。但像蓋茨堡壹樣,現場只有從雙方的位置來看,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只要我們不放棄把愚蠢當作真理固守的愚蠢,我們的社會就沒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