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專欄:崔誌萬之路,朴仁妃之路

Posted August. 01, 2020 07:30   

Updated August. 01, 2020 07:30

한국어

小學4年級時成為棒球選手的少年在1年後試圖進行冒險。從右手投球,右側擊球的右投右打轉向右手投球,左側擊打的右投左打。“擊球的時候,說用左手才能成功,然後就換了。”這是他母親轉述的內容。他就是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坦帕灣閃電隊的崔誌萬(29歲)。

 左手擊球手在擊球後奔向1壘的距離要短1米左右,而且可以長時間觀察右投手的投球,因此比右手擊球手更有利。左撇子占全世界人口的10%左右。在MLB中,左手擊球手接近40%,其比率高於左手投手(28%)。美國職業籃球(NBA)的左手選手和美國職業橄欖球聯盟(NFL)的左手四分衛都是7%左右。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棒球比賽中左撇子球員的優點更多。夢想成為棒球明星的小朋友也知道這件事。

 看到崔誌萬在頂級聯賽中生存下來,也許小時候的選擇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盡管如此,他還是碰到了壁壘。在面對左手投手時暴露出了弱點。在上個賽季,他面對右手投手的打擊率為0.274(393個擊球位)、轟下17個本壘打、57個打點;但是在面對遇到左手投手時低下了頭,打擊率0.210(94個擊球位)、2個本壘打、6個打點。由於“platoon system”(在同一位置交替啟用兩名選手)的束縛,因此在出現左手投手時,他通常只能呆在球員替補席。

 在對陣多倫多藍鳥隊的比賽上,崔誌萬面對對方的左撇子投手,與平時不同,進入右側擊球位,甚至擊出了本壘打。這是進軍頂級聯賽5年的崔誌萬在右側擊球位上擊出的第一個本壘打。截止到前一天,他在頂級聯賽共860個擊球位上都是作為左手擊球手(站在左側擊球位上的選手)出戰的。

  也許是偶爾碰到的幸運“一擊”。但是崔誌萬因為新冠疫情聯賽開幕推遲,試探了左右開弓擊球手的可能性。這是他為了全天候出擊而謀求變身。

  崔誌萬在18歲的2009年加盟西雅圖水手隊後,先後在巴爾的摩金鶯隊、洛杉磯天使隊、紐約洋基隊和密爾沃基釀酒人隊效力。即使面對反復的流浪生活他也沒有放棄。他以積極的心態堅持說:“有需要我的球隊就意味著認可我的表現。”“在艱苦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成功的熱情和自我管理與眾不同。(崔誌萬)總是不拒絕新的嘗試。”這是長期關註崔誌萬的解說員許龜淵的話。

  朴世莉活躍的時期,受此影響,愛上高爾夫這項運動的10多歲青少年們蜂擁而至。雖然每個人的體型都不一樣,但酷似朴世莉的“鯽魚餅”揮桿卻非常流行。記得幾年前訪韓的“老虎”泰格•伍茲在以韓國青少年高爾夫選手為對象的輔導活動中說過“沒有什麽可教的”。面對已定型化的年輕選手們的揮桿,不知該說什麽好。

  在眾多的“世莉兒童”中,朴仁妃是不同的。由於先天手腕不好,所以無法進行太多訓練。因此,她具有了不旋轉手腕的獨特的揮桿和個人節奏。雖然經常聽到別人說自己很特立獨行,但她還是選擇了自己的道路。憑借與眾不同的集中力和精湛的推桿,她成為了“高爾夫女皇”。

 朴智星雖然身材矮小,有平足的弱點,但不知疲倦的體力加上雙足踢球優勢,成為了世界級球星。這樣的他在自傳中寫道:“要想成為一支強大的球隊,不僅需要雙腳兼用的多面手,還需要能夠出色地使用一只腳的專家。”他強行要求從小就懂得一點點的球員,並指出了“技術球員”消失的韓國足球的郁悶現實。

 當今世界更加重視個性和創意性。無論是左右開弓擊球手還是某方面的專家,只有創造出自己的優勢才能生存下來。應該習慣於早早地就超越界限的變化,不要猶豫不決。這就是為什麽青少年水平領導者的力量尤為重要的原因。如果和他人一樣無法發展的不只是體育項目。


金鍾錫 kjs0123@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