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龜州大捷

Posted March. 19, 2024 07:35   

Updated March. 19, 2024 07:35

한국어

公元1019年3月16日(農歷2月1日),在現在的平安北道龜城前的原野上,姜邯贊的高麗軍和蕭排押(又稱蕭排亞)率領的契丹軍發生了激烈沖突。對於契丹軍來說,這是最後的關口。只要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就可以活著回到故鄉。從高麗軍的立場來看,這是必須殲滅對方的戰鬥。只有這樣,才能結束這場令人厭煩的戰爭。如果高麗軍隊戰敗或契丹軍隊在沒有重大犧牲的情況下撤離,契丹軍隊可能會再次入侵。始於993年的高麗-契丹戰爭已經持續了將近30年。高麗、契丹的士兵中,世世代代參戰的士兵也相當多。失去丈夫和子女、父親和丈夫的女人也數不勝數。

龜州大捷是壹場激動人心的勝利,但這場勝利也阻擋不了的悲劇不計其數。有些人被俘後生活在高麗或契丹的土地上。有史料稱,曾是賤民的“楊水尺”是契丹的後裔,但就像楊水尺壹樣,被帶到契丹的高麗人的故事被歷史遺忘或故意冷落,因此沒有流傳下來。不難想象,無論是高麗人還是契丹人,在成為俘虜後持續20年、30年的戰爭中,他們受到了憤怒的原住民們的巨大壓迫和鎮壓。龜州大捷的消息傳到契丹時,身處契丹的高麗人遇到了什麽事情呢?

老百姓不僅受敵人的傷害,還受饑餓、貧窮、犯罪的折磨。雖然有些人戰後與射向自己的敵軍士兵見面握手,與在對面戰鬥的敵軍指揮官見面,成為壹生的朋友,但對於大部分國民來說,痛苦的記憶和憤怒,即使過了100年也難以抹去。

在數千年的人類歷史中,戰爭帶來的教訓始終如壹。如果我們有能力進行強大或超越打擊的報復,戰爭就不會發生。要想具備這種能力,即使在和平時期,也要做好應對戰爭的犧牲和經濟損失的準備。如果因為發生事故而縮減訓練,因為吵鬧而驅逐軍隊,因為擔心發動戰爭而縮減軍備,放棄機動訓練,那或許就會招來戰爭和100年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