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矽谷銀行、瑞信銀行、德意誌銀行……“銀行流行病”的陰影

矽谷銀行、瑞信銀行、德意誌銀行……“銀行流行病”的陰影

Posted March. 28, 2023 07:59   

Updated March. 28, 2023 07:59

한국어

始於美國的銀行危機的恐怖經過瑞士,席卷了德國最大的投資銀行德意誌銀行。德國總理也出面澄清說“沒有問題”,但余震仍在繼續。連沒有特別不良征兆的大型銀行也成為目標,這表明投資者們的恐懼達到了極點。甚至出現了“銀行流行病”的新造詞,意思是恐懼像傳染病壹樣蔓延。

24日,德意誌銀行股價盤中暴跌14%以上,相比銀行本身存在問題,不安心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德意誌銀行去年的凈收益達到了50億歐元(約7萬億韓元),也得到了流動性豐富的評價。但是隨著瑞士信貸銀行被瑞銀集團全面收購,新型資本證券“可可債”(Coco Bon誒)成為廢紙,“可可債”比重較高的德意誌銀行受到了不信任。對沖基金利用市場不安心理,集中押註銀行股下跌也產生了影響。

此次全球銀行危機在很多方面與過去不同。美國矽谷銀行主要投資的資產是安全資產的代名詞美國國債。德意誌銀行雖然財務健全性穩固,但未能擺脫危機。也就是說,在此次危機中,沒有絕對的安全地帶。從“數字銀行擠兌”中可以看出,恐怖的擴散速度也很快。擁有40年歷史的矽谷銀行崩潰需要兩天時間,擁有167年傳統的瑞信銀行沒落僅需壹周時間。

因此,不能因為國內金融公司傳染“銀行流行病”的可能性低而掉以輕心。韓國金融系統本來就布滿了雷區。以去年9月末為基準,第二金融圈的房地產項目融資風險暴露額規模為115.5萬億韓元,是歷史最高水平。證券公司的房地產項目融資貸款滯納率從2021年末的3.7%上升到去年9月末的8.2%。家庭負債也是潛在的危險因素。即使處理所有擁有資產也很難償還債務的高危險家庭在1年內翻了壹番,超過了61.5萬戶。

最近的危機在恐怖的擴散、不可預測性、快速傳播速度等諸多方面與傳染病非常相似。不知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潛在危機將成為現實。為了加強金融圈的健全性,不讓市場被過度的不安所左右,有必要對危機征兆進行徹底的監督。當務之急是先發制人地構建緊密的金融防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