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客觀形式主義

Posted August. 16, 2022 07:54   

Updated August. 16, 2022 07:54

한국어

改變壬辰倭亂初期絕望的戰況的是朝鮮水軍的勝利。李舜臣在第1、2次出征中接連獲勝,並向宣祖提出了建議事項。具體就是關於褒獎方式。

  在朝鮮法律上,獎勵建立軍功的人的標準是“敵人的腦袋”。如果拿回殺害敵人的證據,就會以其為基礎進行獎勵。這是古代中國開始使用的法律。在步兵們挽起手臂進行戰鬥的戰爭中,這種褒獎法應該是有意義的。但是戰爭已經進化了很多。特別是海戰不是殺害敵軍個人,而是擊破敵艦、驅逐敵軍的戰術行動尤為重要。李舜臣指出了這壹點。真正勇敢而優秀的將帥是攻擊敵船,而且是攻擊並破壞重要敵艦的將帥。但是遇難船只的敵軍卻掉進了海裏。在戰鬥中連看他們的空隙都沒有。但是這樣的官兵卻因為沒有證據所以無法進行褒獎。相反,落在戰場後面撿到漂浮在水面上的敵軍屍體的士兵則受到褒獎。

  李舜臣建議,與其用人頭數獎勵,不如獎勵由指揮官觀察在戰鬥中的表現並推薦的人。宣祖壹口回絕了。坦言沒有證據,不客觀。因為宣祖懷疑,李舜臣真正的意圖是否會利用褒獎權將軍隊變成私人雇傭兵。雖然這種懷疑也很拙劣,但讓我們來仔細觀察壹下不客觀的主張吧。現代人意外地也有很多人贊同宣祖的主張。“評價應該是客觀的吧?”“也沒有是主觀評價的證據啊。”李舜臣的要旨是,敵人的腦袋不能成為戰功的證據。盡管如此,人們還是猶豫不決。“覺得應該有物證才行。”

  人文學教育之所以是必要的,是為了培養觀察事物本質的能力。但是我們的教育比起本質,更註重單詞和固定價值。現在韓國社會因荒唐的矛盾和分幫結派而分裂,難道不是錯誤的教育造成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