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溫暖的理論

Posted July. 28, 2021 07:42   

Updated July. 28, 2021 07:42

한국어

因為我們生活的時代黑暗而絕望,所以有些想法更加閃亮。陽明學始祖、明朝時期哲學家王守仁,他的想法就是這樣。特別是,他對人類本性的絕對信任達到了耀眼的程度。

王守仁從關於人的故事開始。據說,我們看到溺水的孩子,產生“害怕、憂慮和惻隱之心”,是因為我們和孩子成為一體。指的是與生俱來的感同身受能力。他把自己的想法再向前推進了一些。“當看到鳥兒哀鳴、牲畜瀕臨死地而瑟瑟發抖時”,我們心中產生一種難以忍受之感,是因為我們與鳥獸一體。有這種可能。因為它們和我們一樣,我們也和它們一樣,都是動物。

這還不是結束。他說,當看到草或樹被砍倒的時候,人們會產生“可憐而想要拯救”的想法,這時我們就會與草或樹成為一體。聽了他的話,好像我們體內真有那種憐憫之情。他的思維在針對無生物時達到最高潮。當看到瓦片或石頭碎了,我們心裏會產生一種“惋惜之心”,這時,我們就會和瓦片或石頭成為一體。所以說,世界上所有的瀕臨死亡、被打碎的東西都和我們成為一體了。人不管是誰,真的不管是誰,本來都是如此善良的存在。

還會有比這更溫暖、更樂觀地看待世界的人嗎?西方華麗的歡待理論和他人理論,在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我們不僅是人類,也是與動物、鳥、樹,甚至是瓦片和石頭為一體”的東方理論面前,顯得非常簡陋和蒼白。這似乎是誇張、過度的思維方式,但考慮到以人類為中心生活後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這並不是誇張或過度,而是一種處方。文學評論家、全北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