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清掃工們

Posted January. 20, 2021 08:12   

Updated January. 20, 2021 08:12

한국어

  有人問藝術到底有什麽意義,讓藝術家感到寒酸。匈牙利作家西博·馬克德的《門》是壹部通過這種人物登場,反省藝術意義的內心深處的小說。

 講述者是壹名著名作家、女性,她從事寫文章、作演講等社會活動,沒有精力做家務。所以雇傭了壹名獨自生活的鄰家女性。得益於此,作家既寫了文章,又獲得了華麗的獎,享受到了名譽。但是那個家庭婦女是壹個主觀非常明確的人,甚至讓人覺得不舒服。她把人分為像自己壹樣做清掃工作的人和不像她的人即有權人。不僅是政界人士,牧師、律師、醫生、工程師、教授也是有權人。電影導演是有權人,作家也是有權人。這是原則性的說法。她是在為處於低位的人被無視的現實感到憤怒嗎?不是。這是被匈牙利歷史和生活所折磨後得出的結論和觀照的結果。

 盡管如此,她的觀點看起來還是太憤世嫉俗,像是反社會的想法。但如果這是從小被逼為清掃工的人的想法,那就另當別論了。她不僅打掃畫家的房子,還負責清掃11個建築鱗次櫛比的街道。下雪的話,為了能讓人們去教堂,要通宵掃街雪,還要在他們去教堂的期間,打掃他們的家裏,洗衣服。即使沒有這種必要,她仍然這樣生活了幾十年。這就是為什麽她的話中帶有權威的原因。但是和說話不同,她的內心很溫暖。不管理念如何,將受傷的德國軍人和蘇聯軍人藏起來,在戰爭中救活猶太人的孩子,照顧貧窮的鄰居和流浪貓,也是出於溫暖的心。

 讓人回味藝術意義的人不是哲學家、理論家、知識分子,而是像她壹樣的清掃工們。就像這部小說所展現的那樣,無論藝術多麽華麗,在他們的生活面前都會變得無比寒酸。藝術有時就是這種寒酸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