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中國五四運動100周年

Posted May. 04, 2019 07:58   

Updated May. 04, 2019 07:58

한국어

  “應該把朝鮮的獨立宣言貼在各學校校門或政府前,受到刺激,努力打倒軍閥或外國勢力等壓迫者。”中國《上海時報》在1919年5月4日的社論中這樣描述了兩個多月前發生的三壹運動的教訓。今天迎來100周年的中國五四運動和韓國的三壹運動就這樣在抗日和反封建方面互相契合。

 ▷5·4運動的起因是,在旨在處理第壹次世界大戰的巴黎和會上,同意把由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省擁有的利權轉交給日本,引起了中國人的不滿。此前,北洋軍閥出身的總統袁世凱接受了向日本移交各種權力的“二十壹條”要求,這給日益高漲的不滿火上澆了油。5月4日,在天安門廣場,在北京大學學生的主導下,3000多人舉行了大規模示威,隨後示威群眾湧向親日漢奸三人幫之壹的軍閥政府交通總長曹汝林的家中。他們看到接待室掛著日本天皇的照片,非常憤怒,燒毀了房子,軍閥政府逮捕了參與該事件的32名學生。此消息壹出,從北京開始,市民的抗日及反軍閥政府運動擴大到全國。

 ▷中國人當時甚至把日本人稱為“鬼子”,既討厭又畏縮。中國人同情殖民地朝鮮,又以朝鮮因腐敗和無能而滅亡而無視,但看到三壹運動後,他們的看法完全改變了。釜山大學裴慶漢教授表示,中國人對同年4月上海臨時政府的成立持友好態度,也是受三壹運動的影響。後來成為共產黨首任總書記的新文化運動旗手陳獨秀評價道:“朝鮮的獨立運動偉大而迫切,依靠民意而非武力,是世界革命史的新紀元。”

 ▷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上民眾作為歷史主體登場的事件,也是表達主權意識的第壹個市民運動,是現代史的起點。中國共產黨的建黨,也是因為有了從五四運動中萌發的大眾主權意識的土壤。上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五四運動100周年紀念大會上,19次提到“愛國”,但沒有提到“抗日”。這被解釋為是出於想再次與日本親近的政治性考慮。有分析認為,另壹個關鍵詞“民主”之所以沒有被提及,是因為與自身權力的強化背道而馳。希望明後年迎來建黨100周年的共產黨,以五四運動的基本精神,在反帝(愛國)的同時,不要讓民主褪色。


具滋龍 bonh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