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中年以後的“魅力”

Posted November. 12, 2018 07:30   

Updated November. 12, 2018 07:30

한국어

“中年以後,我們首次積累了洞察人生的種種結構的知識,並學會了辨別這些東西的潛力。在評價壹個人時,中年人才不會原樣接受並非其外表而是在其某個地方發光的精神和存在本身。”——曾野綾子《中年以後》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時間。最終傳授這壹真理的是時間。更正確的說法,是活著時相識的人。通過人,學會了肯定或否定的表達方式,也學會了睜開眼睛揣摩人的心思,只要是人,就誰也不可能完美,因此無需執意於成功的人生還是失敗的人生,要有價值地接受這樣的人的本身,也需要不少的時間。

人們通常認為50歲是身體和精神上的危機。此時,女性因更年期癥狀而倍感疲憊,男性也是身體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開始崩潰、生活的價值標準發生變化的時候。衰老固然悲傷,但當以前感到的趣味不再快樂,甚至因為失去自信、茫然的不安感襲來時,就會像電腦的緩沖現象壹樣,在不合理人生的漩渦中仿徨。

扔掉後、清空後,老去的價值才開始顯現。從小到所擁有的物品到曾經相信正確的觀念,都已經蕩然無存,之前從未感受過的現象開始轉變為新鮮感,開始充斥饑餓中年人。特別是,沒有比大自然和人類給予的感動更加珍貴的快樂。

年齡增長,明白了世界上既沒有好人也沒有壞人、只有人本身存在的事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和固執,本不可能完美。了解了情況,就不會輕易把人分為善人和惡人。這種時候當然會感到混亂,但只要改變想法,這也能成為只有到了歲數才能感受的隱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