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祈求民主化高山金泳三前總統的冥福

《社論》祈求民主化高山金泳三前總統的冥福

Posted November. 23, 2015 09:24   

한국어

站在民主化和懲治腐敗方面最前沿的金泳三前總統昨天離開了人世間,享年88歲。與6年前先行離世的已故金大中前總統一道領導民主化的兩位政治巨樹,現在都成為了歷史。如果說工業化是得益于樸正熙的領導力,那麼民主化則是得益于兩金和金壽煥前樞機主教的鬥爭和領導而得到的成果。

他並沒有因為受到獨裁政治的威脅而退縮和屈服。金泳三前總統因領頭反對朴正熙總統的三選改憲,結果在首爾上道洞的家門口胡同裡遭到了硝酸恐怖襲擊。1979年,他雖然當選新民党總裁,但被勒令停止履職,並被國會除去國會議員職務,因此喊出了“就算勒住公雞的勃子,天也照樣會亮。”

在通過“12‧12”軍事政變掌握政權的全鬥煥執政時期,金泳三前總統兩次遭受在家軟禁,在1983年光州民主運動三周年時還要求釋放民主人士,並冒著生命危險進行了為期23天的絕食。他的民主化鬥爭帶來了後來1985年2月12日國會選舉的新民黨旋風和1987年直選制改憲運動,最後導致了軍方政權的對國民表示降服的“6‧29”宣言。正因如此,大韓民國的民主化,並不是曾經領頭從事街頭鬥爭的部分運動圈出身政治人士的專利。

1990年的三黨合併,後來評價不一,甚至有人批評它給韓國政治史上留下了地域結構政治的陰影。儘管如此,實質上終結了持續30多年間的軍事政權,開創了文民政府時代 ,而且決心將時代課題的民主化和改革付諸實踐,他的業績絕對不能過低評價。最重要的是,金泳三前總統清除了軍隊內部的私組織一心會,並給實行12‧12軍事叛亂和用刀槍鎮壓光州民主化運動的全鬥煥和盧泰愚新軍部勢力定罪,從根本上斷絕了軍隊對政治的介入和干涉。

金泳三前總統在共產主義沒落和開放化的時代潮流中,打破舊的制度和慣例,通過繼產業化、民主化之後的時代課題世界化,致力於治癒限制韓國經濟增長的韓國病。1993年實施要求所有金融交易都必須實名進行的金融實名制和不動產實名制,把假名、借名、不記名等錯誤的金融交易慣例和隱性收入、不勞所得等風靡的地下經濟,拉到了地面之上。

實名制的實施,同時也對從制度上打破不法政治資金等政治腐敗和公職腐敗、通過透明經濟打造信賴社會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金泳三前總統從執政初期起,就打出了反腐制度化和司法沒有禁區的大旗。金泳三前總統制定了公職人員倫理法,要求高級公職人員公開財產,並制定綜合選舉法和政治資金法,推動“凍結資金放開嘴巴”式的政治改革。雖然在任期末期也有過次子金賢哲作為憲政史上首個現任總統被捕的兒子而使其光芒受損的方面,但他的整體功績是無法遮掩的。通過實施地方自治,打開了草根民主的時代,把中央執政勢力所擁有的相當一部分權力,移交給了地方。

金泳三前總統範圍廣闊的用人之道,把眾多人才領進了政治圈。包括前總統盧武鉉、李明博,前大國家党總裁李會昌,新國家黨代表金武星、最高委員李仁濟,前民主黨代表孫鶴圭、李在旿議員,前京畿道知事金文洙、廣尚南道知事洪准杓等,他提拔了在朝野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政界人士,給了他們發揮才能的機會。金泳三前總統開放性的人才觀,給眼下跳不出派系籓籬、矛盾叢生的朝野政治圈有著不少的啟示。

金泳三前總統在任總統期間,正是第一次北韓核危機爆發的時候。他在就職典禮的致辭中宣佈,“任何盟國都不會比同一民族更好,”上任後不久就向北韓送還了非轉向長期囚李仁模。但是,北韓退出了NPT(《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走上了核開發之路,金前總統最後改變態度,表示“不會與擁有核武器的人握手”。隨著1994年6月美國研究轟炸北韓甯邊核設施的方案,北韓核危機達到了最高潮。

金泳三前總統之所以反對時任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政府轟炸甯邊核設施的計畫,是因為擔心韓半島爆發戰爭。這個問題,即使如今想來,也是一個難以判斷的問題。金泳三政府時期的對北韓政府之所以忽左忽右,是因為北韓方面置與盧泰愚政府簽訂的南北基本協定和韓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於不顧,欺瞞國際社會繼續從事核開發。即便我們再有善意,已經進行四次核子試驗的北韓也絕不會以真心相待,這一教訓至今仍然有效。

金泳三政府任期之末的歷史上第一次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申請金融救濟,在國民中間普遍留下了那是金泳三前總統執政最大失誤的烙印。韓國經濟在經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低費用高生產率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迎來了真正的競爭力危機。鞋子、服裝、皮革、飾物等傳統企業或紛紛關門,或轉移海外。金前總統在就職致辭中雖然已經有了判斷,“必須治癒高費用-低效率的韓國病”,但最終沒有為公共部門、企業結構、勞動市場改革制定出精巧的政策和立法。

金泳三前總統當政時期,平均國民收入超過1萬美元,綜合股指超過了1000點。經濟增長率在1995年達到9.2%,1996年達到7%,經濟出現了良好的狀況,政府因而自信滿滿。以1996年底加入經濟合作與開發組織(OECD)為契機,韓國果斷地開放了金融市場。不瞭解經濟深層次已經糜爛,只知道沉醉于華麗的外表,過早地打開了慶祝的香檳酒,這就是國家出現破產事態的原因所在。

1997年,以韓寶集團破產為信號彈,三美、真露、起亞汽車等紛紛倒閉,國際信用評價公司接連降低對韓國的信用評級,償還外債的延期變得沒有可能,結果只好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伸出了請求金融救濟之手。本應是以強大的經濟領導能力收拾事態的時期,但金泳三前總統從1995年起直到發生外匯危機,每隔7-8個月就不斷更換主管經濟的副總理和總統經濟首席秘書。

外匯危機的發生,舉債經營企業的大企業、為了集團利益阻撓企業結構調整的勞動組合(工會)和在野黨也不無責任。儘管如此,急於改革而未能調整眾多當事人利害關係的政府,負有最大的責任。其中,就有政治感覺突出但經濟功課做得不足的金泳三前總統,和未能盡到輔佐責任、未能讓總統正視現實的官僚主義。

眼下,隨著世界經濟型態的變化,韓國經濟正面臨著企業競爭力急劇下降、高費用低效率加劇等問題,與金泳三政府時期頗有相似之處。雖然與短期外債是主要大問題的當時有所不同,眼下出現急性危機的概率很低,但是隨著長期不景氣,經濟漸漸陷入地獄的可能性正在加大。政府的改革領導力付之缺如,在野黨和工會沒有方案卻一味反對,在昨天今天這種經濟形勢下,韓國的政治領導人們必須把金泳三前總統的失敗當作反面教材。

與其他總統一樣,金泳三前總統也既有功也有過。但是,國民將長久銘記金泳三前總統為了打破面臨的“新韓國病”,號召大家一起分擔痛苦、站在以“刀削麵”象徵的改革的最前列。黑雲壓城的經濟形勢,矮小的政治無力症,令國民對大韓民國的座標感到擔心,在當前的這種狀況下,必須把金泳三前總統所顯現的改革家、實踐家面貌當作正面的遺產予以繼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