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專欄】“狗就是狗”

Posted June. 13, 2014 03:14   

한국어

“我家孩子最近不愛吃飯,真讓人擔心”;“我家孩子終於能自理大小便了”;“我家孩子光聽腳步聲就能判定出是不是我”,這些語句中的“我家孩子”並不是真正的孩子,而是指寵物狗。當然,筆者家中也有壹只四歲大的叫做“幸運”的邊境牧羊犬。每當筆者下班回家進屋時,“幸運”就會跑過來不停的搖晃著尾巴歡迎我,這時筆者就會對“幸運”說“媽媽回來了”。休息日時,“幸運”就會叼來壹顆球請求各位主人陪它玩耍,這時筆者就會對玩電腦的孩子們說“今天就讓哥哥姐姐陪妳玩吧”。

2009年喜劇演員全宥誠第壹次在慶北淸道專門為寵物動物舉辦了“牛狗演唱會”。隨後每年三伏天之時都會舉辦壹次這樣的演唱會,來自全國各地的1萬多名觀眾讓淸道這個地方瞬間提高了知名度。全宥誠解釋說,他之所以產生給小狗們播放經典音樂的突發奇想,是因為有壹次他聽壹位圈內人崔尤拉說“我家孩子病了,剛從醫院看病回來”。既然把小狗當成了壹家人,那麽壹起享受文化生活這又有何奇怪之處呢?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開始自稱寵物的爸爸媽媽,並為此感到幸福。根本沒有必要提及“Canis lupus familiaris”中的家族壹詞。為心愛的寵物狗購買有機飼料、定期帶到寵物美容院接受護理,為其穿戴公主服裝。為了爸爸媽媽不在家時獨自看家的“孩子們”甚至都有寵物狗專門的收視頻道。有了人類的如此細致呵護,小狗們是否也是壹樣幸福無比呢?

今年年初,EBS紀錄片“只有壹個地球”中提出了“您不可以養狗”的挑戰性話題。寵物狗與主人在壹起時,雖然可愛無比,但是寵物犬獨自在家時表現出的舉動卻截然不同,它會隨意亂咬亂抓,隨地大小便,大聲叫嚷。犬類訓練師姜恒旭(直譯)表示“這是它處在艱難的處境時,為了把自己的位置向其他同類傳遞或者轉告主人發出的聲音”。犬類的這種分離不安癥狀變得嚴重時會自己咬斷生殖器和腳趾。

這期節目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是,動物學家Stephen Budiansky的壹席話“狗就是狗”。對待狗就像對待人壹樣,堅信“我家孩子很幸福”的想法是純粹的錯覺。由於分離不安癥狀,犬類變得敏感和暴躁,為了安撫這樣的犬類,應該做的並不是抱著它撫摸它,而是帶他出去運動。愛狗就要用狗喜歡的方式愛他。姜恒旭表示“您不可以養狗”中對寵物犬的教育,談到“寵物”本身帶有“玩弄”的意味,因此首先應該從禁用“寵物犬”的說法開始改變。

“如果是朋友,是家人,就不會把小狗獨自關在籠子裏。也不會在小狗的脖子上掛上狗鏈拴住他,不會因搬到樓房而拋棄他。小狗把人當成朋友,可人類卻為了慰藉自己的孤獨,才會想到養寵物狗呢?為什麽把狗當成自己孩子的玩具呢?如果您讀到這裏,仍然沒有發生改變的話,您屬於不能養狗的壹類人”。

不僅是小狗,小貓、兔子、小鳥、倉鼠等等寵物,與人類共同生活的所有生命體,都應進入這壹類。心中不禁壹顫,不自覺地自我反省“我並不是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