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肉食恐龍其實是草食動物?有關恐龍的新研究

肉食恐龍其實是草食動物?有關恐龍的新研究

Posted February. 28, 2014 03:19   

한국어

2012年在中國和蒙古都挖掘出了恐龍化石,恐龍研究也隨之變得更活躍。恐龍學家們正在致力於挖掘新化石、復員恐龍生態環境。正在利用腳印、恐龍蛋、皮膚等“痕跡化石”和電腦斷層拍攝(CT)、走查形電子顯微鏡(SEM)拍攝、同位元素分析等先進方法,分析恐龍愛吃的食物、如何交配、如果養育小恐龍等。通過這些研究,出現了很多推翻常理的研究結果。

最激烈的爭論是恐龍的食性。

生活在白堊期後期的獸腳亞目恐龍—恐手龍在1965年由芬蘭、蒙古的古生物探索隊發現巨大的前腳後就沒有新發現。大部分肉食恐龍屬於獸腳亞目,如同其學名“可怕的手”壹樣,因為具有巨大的腳趾甲,被認為是肉食恐龍。

但是因為韓國地質資源研究院地質博物館長李隆南在2006年和2010年份兩次在蒙古戈壁發現了恐手龍的其他化石,上述推測被推翻。李館長組合了兩個標本,復員了恐手龍的全體形態,這是時隔50年的事情。其中還包括1000多個以上的胃石,查明恐手龍食材是動物。胃石是在食用水果或蔬菜的時候因為胃液而生成的結石,可以成為證明草食動物的強有力證據。

不僅是食性,對恐龍外形的研究也在活躍進行。

之前的研究認為大部分恐龍如同現在的爬蟲類壹樣,具有綠色皮膚。但是最近得到支持的主張是恐龍也有羽毛,用此來保暖,而且羽毛會像現在鳥類壹樣非常華麗。

代表性的羽毛恐龍是生活在侏羅紀後期的赫氏近鳥龍。美國耶魯大學地質系博士溫特從中國北京自然史博物館接到了赫氏近鳥龍的化石,用電子顯微鏡確認了黑色素,結果發現它具有黑色、白色、紅色羽毛。研究組推斷,赫氏近鳥龍的翅膀和腿是黑色的羽毛、頭部有紅色的王冠形羽毛。研究組還在2010年的“科學”雜誌上發表說,頭部的紅色羽毛不僅是為了保溫,而且可能是為了誇耀自己或求愛。

國立文化遺產研究所天然紀念物中心組長林宗德表示:“如果恐龍在隕石撞擊地球後也沒有滅種,保持體溫的羽毛恐龍將會處於支配地位”,“實際上羽毛恐龍們就是現在鳥類的祖先。”

通過“科學東亞”3月號,可以更詳細地了解恐龍的智能、生態環境等科學家們所關註的有關恐龍的研究主題。3月15日在首爾龍山區漢江路東亞科學公司樓將會進行國內頂尖恐龍學者李隆南的脫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