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64年的漫長等待,淚水已經流幹…相比四年前,此次重逢更加“平靜”

64年的漫長等待,淚水已經流幹…相比四年前,此次重逢更加“平靜”

Posted February. 25, 2014 04:43   

한국어

李英室(88歲,如圖)於20日在朝韓離散家屬團聚晚宴上,即便思念的女兒童明秀(67歲)就在自己的面前,卻連壹句話也沒有說。童明秀哭著說:“母親難道不是因為思念我才來到這裏的麽?”李英室的回答卻是“是麽?”她的眼裏分明禽滿了淚水,表情卻沒有流露出壹絲悲傷。

歷經4年的再度重逢,相比之前,“徹骨的悲傷”變得愈加平靜。為什麽會變成這樣呢?或許是因為強烈的情感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流逝了。看到重逢的場面,美術剖析學者和精神醫學學者等專家於24日稱“事實並非如此。”

以研究面部而著名的美術剖析學博士趙永珍稱:“上了年紀的人,面部肌肉變得僵硬,即便心裏面已經波濤洶湧,非常想表現出心裏的感情但卻無法很好的表現出來。”在2000年朝韓離散家屬首次重逢的時候,家屬中的高齡老人還不是很多,所以他們無法抑制內心的悲傷和相逢的喜悅。這種激烈的情感通過面部肌肉的收縮和肌肉的緊繃感在不經意間就通過面部表情而流露出來。但是此次離散家屬們大部分是高齡老人,他們的身體和腦部活動已經鈍化,面部表情肌肉也已經鈍化,他們內心的苦痛和悲傷也無法通過面部表情表現出來。趙永珍博士表示:“在他人看來他們的表情很平靜,但實際上他們是因為身體的老化和老年性癡呆等原因無法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連內心的情感也無法真情流露。”

麟蹄大學醫學院神經精神科教授伍鐘民稱:“經過64年的漫長等待,他們已經產生了絕望。”因分裂而無法與親人們重逢所帶來的苦痛經過長時間的壓抑,最終成為了對親人的想念。而與親屬再次重逢的時候,卻無法共同度過未來的時光,此刻,他們的表情是“放棄了的表情”,表現了內心的絕望。

首爾大學醫學院精神健康醫科教授金錫洙稱:“60年裏,他們不斷經歷能夠重逢的希望和希望破滅後的絕望,希望與絕望不斷交錯反復,他們的表情和心裏的感情已經變得遲鈍。”“朝韓離散家族,他們在漫長的歲月裏,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生是死,因為無法在父母臨終前為父母盡孝而自責,而在此次重逢後卻沒有了再度重逢的機會,內心深處的擔憂也通過面部表情流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