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點評] 社會化企業振興院

Posted October. 22, 2010 08:22   

한국어

20世紀70年代後期發生石油危機以後,經濟情況逐漸惡化,政府逐漸開始培育了中小企業。當時,商工部(現知識經濟部)建立了中小企業振興工業園區。園區建立初期,負責人並非公務員,而是機構負責人。不知從何時開始,知識經濟部退休人員逐漸分配到了中小企業振興工業園區,而且人員規模日益擴大,最終成為了擁有海外事務所與12個國內本部的大組織。除了振興工業園區以外,政府於1996年另設了中小企業廳。同時,中小企業廳又擁有11處地方廳,因此每個區域都會有振興工業園區和中小企業廳。不僅如此,政府還設有中小企業援助中心。與其說是培育了中小企業,不如說是培育了援助機構。公務員構建組織、創造工作崗位的能力,實在令人嘆服。

▷在國外,同樣有許多公務員擴大組織的事例。在英國,多數殖民地獨立以後,管理殖民地的機構反而得到增加,從1935年的372人,于1954年增加到了1661人。英國經濟學者諾斯古德•帕金森發現這一現象,提出了“與業務量無關,公務員總數會一直增加”這一帕金森定律。

▷為創造更多工作崗位,雇用勞動部已經決定建立可以給社會化企業提供援助的韓國社會化企業振興院。該機構將負責發現各種社會化企業,提供經營諮詢、社會企業家培訓等業務。該機構將招聘年薪達1億韓元以上的院長及42為員工。目前,該機構正在招聘33名普通職員。該機構院長由部長任命,雇用勞動部1級公務員是最有力的候選人。建立社會化企業,創造的並不是工作崗位,而是退休公務員的後續工作崗位。

▷發生外匯危機時,通常會引起擴大招聘、培育中小企業等熱點話題。隨後,政府便會增設下屬機構。公務員一旦構建組織,就很少會取消相應組織。有些公務員建立下屬機構,等到退休時再做該機構的負責人,真可謂是一舉兩得。近日,英國政府決定解雇公共領域約50萬名員工。為減少過分的稅收支出,英國決定開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最大規模的公務員裁員。希望韓國政府也不要被公務員牽著走,適當制約“擴大組織”的趨勢。

評論員:樸永均 parkyk@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