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無法挑選總理的國家

Posted September. 16, 2010 08:07   

한국어

韓國擁有4887萬5000名人口,國內生產總值(GDP)為世界第15位,出口量為世界第9位,汽車產量則排在世界第5位。就業率、文字解讀率、互聯網普及率等方面則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這些資料均能夠反映出大韓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威望。但是,自鄭雲燦辭去大韓民國國務總理職位(8月11日)一個月後,又出現總理提名人金台鎬請辭落馬(8月29日)的局面。目前,雖然事發已過兩周之久,但仍未能選出一名合適的候選人,在國政工作安排上面臨困難。

據韓國憲法(86組),國務總理是接受總統的行政命令並管理各行政部門,但往屆政府中很少出現總理實質性的管理內閣的例子。李明博總統也青睞專注於某一領域的特任總理。韓升洙總理是“資源外交總理”、鄭雲燦總理是“世宗市總理”,但金台鎬總理提名人則仿佛是為了前後交替而選出的總理。當然,自認為具備總理資格的人們很難為了任期僅為1、2年的特任總理而毅然現身於聽證會。

推遲總理任命還會導致包括外交通商部在內的文化觀光部、知識經濟部等的首席職位空缺或臨時殘留著的部處長官職位任命請求等也隨之延遲。突然任職臨時職位長官的人員則會將人事、政策工作推脫給下屆人員,導致無法正常進行相關工作。未能將鄭雲燦前總理留置至任命繼任總理之前,也是一個敗筆。

嚴格的道德性也是總理人選必備的重要條件之一。但畢竟不是選撥神聖的聖職者,不應一味追究道德性問題,而忽視其政策執行能力。在通過高度的壓縮性增長發展至目前的國家中挑選毫無瑕疵的人物,並非是件易事。據悉,某位總理候選人傳聞中的主人公將自己最近30餘年的公務員生活收據一一羅列檢查,並發現2、3處可能導致爭論的部分後,隨即放棄了總理競選。目前,甚至出現如果想要選出毫無瑕疵的候選人,則需要在20~30歲年齡段人員中挑選的笑話。當然,也不能在已將國民期待標準大幅提升的情況下,無法突然下調適用于總理、長官候選人的倫理道德標準。

無法理解青瓦台平時到底是如何籌備了人事資料,竟然導致當前這種局面。但無論如何,沒有候選人的解釋無法讓國民接受。僅通過人事當權者和人事關係網的局限經驗和狹隘網路很難找出合適人選。同時,議員們僅考慮聽證者的人氣程度,並在不給予回答機會的情況下任命高層公務員候選人的聽證會方式也存在問題。這也使得具備各種發達國家指標的韓國顏面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