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點评]“三岁村”

Posted June. 29, 2010 08:26   

한국어

《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這本書是克林頓總統執政時,總統夫人希拉蕊•克林頓於1996年出版的書籍。雖然只是講述子女教育和家族重要性的這樣一個平凡的內容,但在當時的美國得到了“基本標準”這一評價。因為,拒絕結婚、育兒等傳統精英們(相當於“江南左派”)重新發現了傳統。克林頓強調說:“要想讓寶貝們健康地成長,必須存在按照傳統生活的家庭。”

▷書籍題目出自非洲的俚語。我們也曾度過那種時光,年輕的媽媽一旦養育孩子,就一定需要鄰居大嬸、奶奶、村裡大叔以及學校老師等鄉親父老的幫助。鑒於共用價值的網路、市民社會以及整個國家負責子女教育的觀點,最終形成了“養育孩子的村子”這一概念。

▷我國也有強調子女教育重要性的另一個俚語“三歲時的習慣臨死也改不掉”。文化評論家李禦甯指出:“該俚語中蘊含著三歲幼兒的認知能力和祖先通過經驗積累的智慧。因此有必要銘記祖先對嬰幼稚教育的洞察。”嘉泉醫科大學腦科學研究所表明,近期拍攝39個月嬰兒大腦的結果顯示,不論在形狀上還是在大腦的神經傳達網上,嬰兒的大腦和成人沒有太大的差異。

▷昨天在國立中央博物館舉辦了“三歲習慣”與“養育孩子的村子”相結合的產物“三歲村”的建立儀式。這是以“社會一起努力開展嬰幼兒保育”為宗旨,由首爾市和Gchongil財團一同開展的運動。Gchongil財團的李吉女會長表示:“包括祖父母在內,社會即村子若能分擔育兒負擔,那麼就能提高世界最低水準的出生率。”腦科研究所將通過三歲村的預備父母教室、誕生祝賀事業、祖父母教室、保育專家教室,提供腦科學與幼兒保育的資訊。只要三歲村能結合尖端科技的腦科學與共同嬰幼兒養育模擬(Analog)體系,就能成為“Digilog(Digital+Analog)”教育的象徵。

評論員:金順德 yur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