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執政黨與在野黨不應利用3 • 26事件

Posted April. 19, 2010 06:10   

한국어

政治圈內出現了試圖利用3•26天安艦事件開展得票戰略,進而在6•2地方選舉中佔優勢的跡象,這實在令人嘆惜。不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將威脅韓國的安保問題利用到政治上的行為實在不符合公黨的行為。

一些大國家黨議員似乎在期待“北風”效果。過去獨裁政權時期,朝鮮在韓國選舉前做出的突發行為刺激到國民的安保心裡,從而起到票數過於集中的“北風效果”。不過,隨著國民意識水準的提高,一旦發生有關安保事件就一定對執政黨有利的固定模式也被打破。

專家指出,金大中政府執政的2000年,第16大總選前夕達成協議的第一次韓朝首腦會談和2007年第17大總選臨近之際落實的第二次首腦會談,反而對執政黨起到了相反效果。假如大國家党利用天安艦事件團結保守階層,從而實現地方選舉勝利這一政治目的,那麼不僅會被國民冷落,還會導致國民對安保的不信任。

事故發生後,民主黨再三否認了朝鮮介入的可能性。但上一周,民軍聯合調查團公佈部分調查結果後,民主黨卻啞口無言。與此同時,一些人卻主張,天安艦事故是李明博政府的對朝政策失敗導致的結果。他們這是包庇朝鮮的挑釁可能性。2008年5月,朝鮮實施第二次核子試驗的時候,民主黨與民主勞動黨也曾表明:“是李明博政府冷淡的對朝政策引來了核子試驗。”

向朝鮮提供無限援助的金大中、盧武鉉政府執政時期,朝鮮已經發動了第一、二次延平海戰(1999年、2002年)。而且,盧武鉉政府執政的2006年10月,朝鮮還實施了第一次核子試驗。如果說對天安艦的攻擊是因李明博政府的對朝強硬政策而起的,那麼實施陽光政策的左派政權時期發生的西海挑釁與核子試驗、導彈發射等挑釁也是因為“冷淡的對朝政策”引起的嗎?事實上,是過去政府對朝鮮挑釁行為的再三包容導致了今天的事態。就憑依然如故的對朝包容以及政權動搖策略很難在選舉中取得勝利。

通過天安艦事件,執政黨與在野黨應該向國民證明自己有能力負責國家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