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前途教育

Posted July. 14, 2009 09:13   

한국어

我國高等學校95%的學生回答沒有生產企業工作經驗。而芬蘭(96.5%)、英國(84.7%)、丹麥(87.15)、瑞典(79.3%)的學校卻回答“一半以上的在校學生有在生產企業工作的經驗”。而且,根據韓國職業能力開發院的分析結果顯示,可以呈現學生曾有過何種工作經驗的職業博覽會參與、企業人講座、企業訪問等指標,也在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中占下風。這就意味著,我國大部分學生在高等學校在校期間,未參觀過一次工作現場的情況下,就決定了自己的前途。

由於缺乏前途教育,正蔓延著無論什麼專業,只要進大學即可的氣氛,且在周圍處處可以看到大學畢業後因無法決定自己該幹什麼,而彷徨的年輕人。而且,在四年制大學裡,因語言進修和就業準備,5、6年以上呆在校園裡的學生也很多。同時,在大學畢業生當中,也常見在公司裡工作一兩年後,想調專業再次進入大學校門或想留學而傷父母心的情況。從個人角度來說,這無非是在浪費黃金般的時間,而對國家來說,白白浪費了人力資源。

而且,就首爾某區政府的環境美化院的招聘, 37%的應聘人為大專以上學歷,其中還有物理學博士的現象也是隨大學畢業生過剩,產生的下向就業的事例。與1995年51.4%的高中畢業生升入大學相比,2008年有83.8%的學生升入了大學。這不就是教育政策只重視擴大大學校門,卻因忽視前途教育而導致的結果嗎?

同時,即使學校畢業也不就業或不想就業的所謂“NEET族”人數,在經合組織國家中閒暇人之多佔據首位,且大學畢業生新進人員的平均年齡趨於“高齡化”的現象,也與缺乏前途教育有關。對於企業呼籲求人難的同時,因找不到工作而彷徨的年輕人逐漸增加的奇異現象,我們不能就這麼袖手旁觀。

雖然,我國學生語言排第一位、數學排第二位、科學排第七位,取得了較高的成績,但缺乏對自我性格和對職場世界的瞭解。隨著技術的發展,學生走出校門將要參加工作的社會也正急速變化。就像昨天的熱門職業變成冷門,甚至消失,他們將要參與的未來也將會出現聞所未聞的新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