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點評]資源的詛咒

Posted May. 30, 2009 08:17   

한국어

“掃把星”。前一段時間,人們還這樣稱呼智利財務部長安德列斯•貝拉斯科。是指,像在興致勃勃的場合,突然潑冷水的人一樣的意思。2006年,原材料價格暴漲,使世界最大的銅生產國——智利一夜暴富。隨著國家財富增多,高校生們身穿黑色、白色校服進行“企鵝遊行”,要求“免除交通費”。勞動界也進行罷工,要求提高薪資。但貝拉斯科部長卻以“南美歷史上,有很多風波都是殘忍的結束”為由,拒絕敞開國庫。

▷並不是所有資源豐富的國家都像智利一樣富裕。非洲、中東及南美的一些國家大部分如此。尼日利亞擁有世界2.7%的石油資源,但一直受到頻繁的貧困、腐敗及暴力的影響。越是石油和礦物等資源相對集中的國家,政界和經濟圈串通,獨裁,腐敗等現象更嚴重。只要開採資源就能獲利,所以政府根本不在教育、基礎設施等潛在資源進行投資。使國民不上稅,政治官員不負責任的“民主主義缺乏症”愈演愈烈,一旦原材料價格跌落,先受傷的是窮人。這種現象稱為“資源的詛咒”。

▷全球經濟危機暴發後,貝拉斯科才開始敞開國庫,著手扶植智利經濟。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是貝拉斯科部長,在民粹主義中毫不動搖的恒心,拯救了智利。貝拉斯科出色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這並不只是靠他個人的能力。早在1985年,智利就成立“經濟社會穩定基金”,使通過開採銅資源得來的財富,用於往後困難時期和子孫身上。美國右翼智囊團洛克菲勒財團強調,無論資源是否豐富,根據制定什麼樣的政策,國家會富裕或者貧窮。

▷智利平時以不刺激通貨膨脹的穩健財政政策、工廠和企業的民營化等市場經濟改革鞏固了經濟結構。洛克菲勒財團在去年的報告中指出:躲避資源詛咒的秘訣,就是“自由經濟”。智利是由包括貝拉斯科部長在內的中間左翼勢力掌權。從智利的實例可以看出,只要政策利國利民,就無理念對錯之分。

評論員:金順德 yur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