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 改革是“危機以後”韓國經濟的出路

[社論] 改革是“危機以後”韓國經濟的出路

Posted April. 28, 2009 08:21   

한국어

有關企業改革問題的非常經濟對策會議,將於30日在李明博總統的主持下召開,屆時將完成45個集團和38個海運公司的信用危險評價,確定改革對象。之前,改革問題一直沒有進展。政府有必要一改“馬虎”的態度,向對象企業傳達“如果現在不進行徹底的改革,只有死路一條”的資訊。

最近韓國經濟的“天氣”是在烏雲中時而出現一點陽光的“陰有時轉晴”。一直以來不看好韓國的海外媒體,也開始稱讚韓國啟動經濟的努力。不能過低評價我們的經濟能力,但也不能用草率的樂觀論先做慶祝。如果政府、企業和國民被部分回暖現象所蒙蔽,推遲改革的話我們經濟的未來會是黑暗的。

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正在進行嚴格的不良企業整理、剩餘人力整頓等改革。這是因為他們將眼光放在了金融危機之後。即使我們的情況相對來說有些好轉,如果不能及時切除患處的話,在金融危機結束後我們會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通過改革提高競爭力不是“做也行,不做也行”的問題,而是關係到我國經濟生死問題的必修課程。

建設、海運、銀行、保險業等最需要儘快進行改革。30大集團中也有很多企業因為超過限度的“規模競爭”而處於危機當中。雖然每個領域導致“泡沫和過剩”的原因都不一樣,但是這些企業都要無一例外地從最高經營者(CEO)開始到工會人員一同分擔危機,以行動來實現自救。首先要對只指望經濟危機克服對策,陷入道德鬆懈狀態的企業,或即使進行支援也沒有可能回生的企業,工會抵抗改革的企業進行嚴格的改革。改革肯定會伴隨痛苦,而全世界處於金融危機的目前是進行改革的最佳時期。

部分人擔心改革會惡化就業難問題。個別企業或從短期的眼光來看這也有可能。但是有限的危機克服資金不流向生產領域,而是流向不良企業的話問題還會加重。通過大膽的改革和企業規制緩解並行的政策,讓資金流向值得投資的地方,這樣才能改編產業構造、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

首先,要從總統經濟首席秘書官和金融委員長等高層政策人士和企業CEO開始以身作則,領導改革的進程。經濟危機以後的大韓民國威信取決於改革的成功與否,所有經濟主體都要清楚的認識到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