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將來靠什麽吃飯

Posted December. 27, 2005 03:03   

한국어

一向自信十足的大企業總經理A某(54歲)最近有很多煩惱。今年公司的淨利潤雖然達到了100億韓元,但是如果考慮事業結構,目前的這一狀況在5∼10年後是否也能得到保持,卻沒有信心。但是又看不到能夠企業得到繼續發展的投資專案。投資失敗的責任很大,但成果需要在幾年後才能得到體現,因此也難下決心去冒險。即使下決心進行投資,之後也是個問題。哪怕未來的效益有一點變數,占全體股東的45%的外國投資者很可能表示反對。

最終A總經理將利潤額中的四分之一程度,用在了負債償還和現金分紅上,剩下的則決定作爲“社內保留”積累起來。

A總經理的事例,說明了作爲未來增長動力的投資爲什麽正在快速減少。

爲了使經濟取得進一步飛躍,需要進行新的設備投資,但是現實卻只能正背道而馳。

26日,據財政經濟部和韓國銀行提供的資料,作爲韓國的人均國民收入超過1萬美元的第2年的1996年開始到2004年爲止的9年間,年均實際經濟增長雖然是4.5%,但是設備投資的增加率卻僅僅停留在0.5%。

而發達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從1萬美元上升到2萬美元的期間的年均設備投資增加率是△美國4.8%△英國4.5%△日本8.8%△新加坡10.8%等,遠高於經濟增長率。

與韓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相比較的設備投資比率繼在2003年(9.6%)下降到不到10%之後,去年是9.2%,今年(以1∼9月爲標準)是9.0%,3年連續停留在1位數的水平上,一直在持續下滑。

與GDP對比的設備投資比率,雖然在1995年和1996年分別從14.1%劇減到了外匯危機之後的1998年的8.4%,但是從1999年開始到2002年爲止是繼續超過了10%。

企業如果不進行設備投資,産品競爭力就會下降,雇用也會減少,整個經濟的增長潛力就會萎縮。

也有人擔心,如果不去用新的投資來擴大銷售,而是將重點放在不增加費用上的消極性的經營進一步擴散,“沒有雇用的增長”格局很有可能成爲定局。

高麗大學教授張世進(經營學)表示:“韓國企業似乎認爲在國內投資的優勢薄弱,令人擔憂。”並稱:“應該通過大膽放寬政策和採取措施,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和經濟自由區域的投資環境,來積極吸引外國企業的投資。”



金斗英 洪守鏞 nirvana1@donga.com legma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