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不滅的漢字刻畫著歷史的條紋

Posted November. 12, 2005 08:49   

한국어

《伴隨漢字的歷史腳步》

金慶日著

284頁,售價1.2萬韓元,大海出版社出版

在今天的數位時代殘留的最後的象形文字—漢字。

漢字在不同的時代創造出不同的文化。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到了今天的地步。用刀刻在龜甲上的原始文字在“e-pen(電子筆)”時代仍具有它獨特的價值。

黑格爾早先強調白人文化的優越性說:“漢字是屬於文字發展的最低階段的感性文字。”但到了重視形象和感性、形象和正文的協調的21世紀,漢字的魅力反而更加顯而易見。這無疑是文明帶來的逆轉。

每一個漢字中都是跨越中原、韓半島、日本列島的無數先人們的智慧的結晶。文字上刻著東方人的生活和用生活經歷編制的歷史條紋。作者對甲骨文和青銅器文字進行解讀,探索了隱藏在其中的東亞文化起源。他這樣解釋需要深入瞭解漢字的理由。

“無論喜歡與否,我們都是通過漢字創造的文化存在。漢字是記錄東亞文化底蘊的歷史瑰寶。只有瞭解漢字,才能得到文化洞察力和新的智慧。”

作者從舊石器時代的圖形文到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以及簡體文,對漢字書法的變化進行了研究。並探訪了文字和人類的歷史步伐。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草書和行書誕生的時代。

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漢朝的滅亡造就了魏晉南北朝局面。在這個時期像“獨立樂隊”一樣的道家成爲主流。漢朝的隸書在時代風俗的熏陶下,轉變成充滿美感的文字。

雖然具有政治色彩,但漢字總算接受了藝術感性的洗禮。而在隸書的筆畫上戴上翅膀的是王羲之。

但漢字到宋朝和明朝逐漸失去了生命。到清朝末期隨著革命的爆發,經歷了最大的考驗。20世紀初,知識份子們認爲,亡國的根本原因在於“儒教的道具”—漢字。他們高喊“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但漢字並沒有退出歷史舞臺。經過一番曲折,中國人認識到“漢字滅,中國也滅!”

在這充滿矛盾的時期,毛澤東開創了新的漢字領域。他用切除漢字的一部分的方式,延續了漢字的生命。漢字在歷史洪流中再次煥然一新。

在英語成爲主流的這個時代,漢字就像河水一樣靜靜地流淌。如此頑強的生命力來自哪里?

來自象形的力量。象形的力量是什麽?象形的力量也是圖畫的力量,形象的力量。“形象是超越說明,投向直觀的快速球。換言之就是‘離線移動’。”

漢字即將重生爲形象和正文相結合的新的溝通工具。中國人看著這個漢字,正劃向漢字隱藏的底蘊深處。



李奇雨 keywoo@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