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法國革命沒有自由、平等、博愛

Posted September. 24, 2005 07:12   

한국어

藍色、白色、紅色融合的法國國旗象徵著什麽?如果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就會回答,象徵著法國革命精神——自由、平等、博愛。果真如此嗎?作者忠南大學史學系教授金應鍾批評說,這是沒有根據的對西方國家崇拜的表現。

三色旗首次出現是在法國革命爆發後的第3天,即1789年7月17日。國民防衛隊司令官拉飛耶特在象徵巴黎的紅色和藍色的雙色徽章中增加了法國王旗的顔色白色。這意味著國王和革命巴黎聯手。

而且3大精神也不是法國革命的標語,而是在1848年第2共和國憲法中規定的標語。將三色旗和3大精神聯繫起來的依據,只有1958年在第5共和國憲法第2條中將三色旗規定爲國家象徵物,並作爲共和國的標語,一併規定了3大精神。

特別是,在3大精神中被翻譯爲博愛的“兄弟愛(fraternit´e)”與博愛這一聖潔的概念有很大的差距。從“不是兄弟愛,就是死亡”的口號中可見,該單詞具有區分國內外同志和敵人的暴力含義。作者解釋說,如果說自由孕育了自由主義,平等孕育了社會主義,那麽兄弟愛就孕育了民主主義。

這本書用12個主題披露了近乎神話般的西方近代歷史鮮爲人知的一面。這是對提出崇高口號的西方革命令人毛骨悚然的面貌的揭露,同時暴露出呼籲“宗教自由”的宗教改革在宗教鬥爭中是多麽的殘忍,並讓人瞭解爲賦予近代化正當性,早已印下黑暗期烙印的中世紀和絕對王朝期積極的一面。

一份研究結果顯示,被譽爲無血革命的英國革命創造了比英國歷史上最殘酷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更多的死亡率。這是一場用鮮血染紅的內戰。在法國革命期間,僅旺代地區的內戰就造成20萬人慘遭屠殺。而且在對外戰爭中,200萬名法國人犧牲。俄羅斯革命至少造成5500萬人死亡。

被馬克思•韋伯譽爲創造近代資本主義精神基礎的加爾文,實際上是主張“我的宗教自由”,而不承認“他人的宗教自由”的思想暴力分子。在加爾文統治下的日內瓦市,人口只有16000萬。但在他統治5年期間,13人被吊死,10人被斬首,35人被燒死,76人被驅逐。

在農奴結婚時,封建領主和天主教司祭有權優先享有與新娘的洞房初夜權,這很有可能是試圖推翻封建時代,確立中央集權的君主和試圖批評舊體制的啓蒙主義者合編的神話。

作者強調西方民族是近代形成的“想象共同體”,並稱:“歷史家的任務不是帶頭製造傳統,而是揭穿‘已製造的傳統’的謊言。”作者建議將民族主義(nationalism)區分爲根據參與意向,決定組成成員的國民主義和以血緣標準決定組成成員的民族主義。作者還批評了堅持並非歷史的國史的韓國民族主義歷史體系。

作爲西方史學家,作者利用豐富的資料,批評了西方式的神話化,主張克服民族主義。他的理論簡單又明瞭。遺憾的是,自稱只閱讀了3篇有關批評中國東北工程的文章的作者批評說:“國內學者沒有提出高句麗史爲何是韓國史的證據。”在這一部分失去了東西平衡感。



權宰賢 confett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