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 政府應承認房地産政策失敗,儘快尋找對策

[社論] 政府應承認房地産政策失敗,儘快尋找對策

Posted June. 04, 2005 06:10   

한국어

從現政府上臺至最近,共推出了30多個房價穩定對策。這些對策的核心是,針對首爾江南等一些地區加重徵稅。但是政府又以地區均衡爲由進行了行政城市推進專案、企業城市、革新城市等開發專案。

而這些對策的最終結果是什麽呢?無疑是首爾江南房價和全國地價的瘋漲。最近,盧武鉉總統多次向房地産投機行爲“宣戰”,但是房價上升勢頭卻擴散到了果川、盆塘、龍仁、坪村等京畿道南部地區。首爾江南一些地區50坪型公寓的價格在一個月內漲到3億韓元以上,而江北地區出現了下降勢頭。“5•4房地産對策”出臺之後,從上月6日至27日之間首爾整體公寓價格平均上漲了0.61%。而政府對策的目標——江南西草松坡區的房價上升率將近平均值的2倍。

全國土地價格以公示地價標準在2年內上漲了500萬億韓元,今年更是超過了2000萬億韓元。個別地去的公示地價與去年相比平均上升了18.9%。這是開始進行公示地價調查的1990年以來最高的上升率。

從客觀環境上看,現政府上臺的2003年是房地産價格只能漲不能跌的時期。前任金大中政府從2000年開始出臺過度的內需擴大政策,所以市場上出現了數百萬億韓元的多餘資金。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並沒有啓用企業和市場親和性政策,引導資金流向生産性投資,而是以分配和均衡爲由堅持採用了使企業投資萎縮的政策。結果,不僅分配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而且資金都流向了房地産投機市場和海外。

即使把現政府對住宅市場政策的基本原則稱爲扼殺式強硬政策也毫不爲過。政府不是採用中長期性增加供給政策,而是將重點放在加強限制上。政府爲阻止江南重建房地産投機現象,引進了開發利益回收制和基礎設施負擔金制度,但是卻産生了供給縮小和價格上升的惡性循環。本來需求大於供給的江南地區房價在“以後供給更加缺乏”的預期之下,反而越漲越高。

相反,因政策的惡性影響導致整體住宅市場和建設市場更加蕭條,最終結果是首爾江北等需求少地區的房價下降。政府不可能不對這種不均衡的兩極化感到有責任。沈重的房地産課稅導致了整體消費市場的蕭條,進而成爲了阻礙景氣恢復的絆腳石。

要穩定房價,首先需要增加上升幅度較大地區的住宅供給量。這才是市場原理,也是常識。然後,以長遠的眼光改善其他地區的教育及生活條件,以此減少對江南的需求。而像現在這樣限制供給量的政策根本不可能成功。

土地價格也是一大問題。政府雖然標榜地區均衡開發,但是均衡性卻在消失,過度開發導致全國各地都變成了投機場。政府計劃在忠清圈不僅建設行政城市,還建設11座革新城市和4座企業城市。還表明計劃稱,以出售給民間的方法籌集大部分所需的財源,但是在如今土地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購買工地和出售住宅能否順利進行,也是一個未知數。

土地價格的上漲直接導致企業競爭力的削弱。據悉,韓國與中國相比,工資達後者的9倍、土地價格達3.6倍、法人稅達1.8倍。購買韓國工業園每平米土地的價格是14.7萬韓元,而中國的開發區地價僅僅是4.074萬韓元。美國阿拉巴馬州爲現代汽車無償提供了210萬坪建廠土地。高工資和高比率稅金以及各種限制,導致企業經營舉步維艱,在這樣的情況下,土地價格再上漲,無異於將企業逼到海外。

土地價格的上藏導致房價上升,使普通老百姓購買自己房子變得更加困難。而且這還會增加國策專案的土地補償費用,最終還是增加國民的課稅負擔。一般來說,投機心理的盛行會對健康的勤勞精神造成惡劣影響。土地價格上漲帶來的利益也並不屬於附近居民。大部分情況下,是那些專門進行投機買賣的外地人擁有主要開發預定地的土地。

政府應該直面過激的房地産政策和未成熟的地區均衡開發政策導致的房價、地價上漲問題。要知道,這些政策的失敗正是導致滿盤皆輸的根本原因。既如此,政府應該儘早承認政策失敗,儘快尋求符合市場心理和原理的政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