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市民團體是“不受牽制的權力機構”

Posted March. 09, 2005 22:25   

한국어

擔心市民運動的政治化和權力化傾向的呼聲越來越高。尤其是,有人對進入現政府之後部分市民團體成爲“不受牽制的權力機構”的現象提出了批評。

最近以代爲解決法律民怨爲由收受錢財並展開舉牌示威的市民團體幹部被拘留的事件,以及環境運動聯合下屬團體向監督物件企業強賣環保産品的事例,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憂慮。

在這種情況下,環境運動家,廣播通訊大學(音譯)的教授李必烈在季刊雜誌《創作和批評》春季版批評絕食鬥爭等極端性環境運動之後,學術界業開始全面批評市民運動。

▼批評市民運動的權力化和龐大化

保守傾向的漢城大學國民倫理教育課教授朴孝鍾在將在10日“公正社會市民會議”創立3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題爲《韓國市民運動的流向診斷及預測》的文章,文章中他將批市民運動“一味追求“有影響力的政治”的結果開始顯露出權力傾向性”。

特別是,朴孝鍾分析道,隨著因現政府和市民團體的理念傾向趨於一致,市民團體在政治上的影響力急劇增長,正在發展成爲不受法律和政策的牽制的權力機構。

他指出:“市民團體成爲了規定道德性和公益性,能夠定義改革性議程的‘巨人’,沈迷于對自以爲違反自身標準的經濟、社會、政治主體進行鞭策的‘懲罰性議程’上。”

進步傾向的韓東大學法學科教授李國運也在季刊《當代批評》(音譯)春季版上,通過題爲《舞臺上的市民運動準備退場》的文章,主張政治性市民運動應該解體。

李國運表示:“原本是舉著以反政黨反媒體的旗幟出發的政治性市民運動團體逐漸體現出了半政黨半媒體的面貌。”並指出:“在代議政治的舞臺上,如果說政黨是舞臺上的演員,媒體是舞臺下的評論家,那麽市民運動團體便是控制室的製片人。”

▼有什麽對策

與朴孝鍾教授一樣,將在10日的座談會上發表演講的自由企業院法經濟室長權赫喆在《市民運動的問題點和克服課題》的文章中,提出了6項對案。

權赫喆提出的對案是:△加強專門性△確保中立性△在財政上要獨立△克服在理念上的偏向性△遵守法制主義的框架△從以政治爲中心的活動轉換爲和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等。

李國運教授指出,參與連帶、經濟正義實踐市民聯合、環境運動聯合、綠色聯合這所謂的“4大”爲中心的政治性市民運動家已經到了做出選擇的時候了,即,要麽走向政黨或利益團體的道路,站上舞臺,要麽回到本來的市民運動,坐回觀衆席中。李國運向政治性市民團體提出了以下建議:△向特定領域的專門化△向特定地區市民運動的細分化△向國際連帶擴張的方向轉換等。

▼市民團體的立場

對此,環境運動聯合的秘書長金惠貞表示:“環境運動聯合對現政府一直都採取了最具批評性的立場,從這一點來看,不能同意已經政治權力化的說法,但是對於要求主要致力於內部充實化的勸告,我們將虛心接受。”

參與聯帶政策室長李泰浩(音譯)表示:“對學術性批評的反對論,應該由精通市民運動的學者來提出,似乎不是該由(像我這樣的)現場運動家來回答的問題。”



權宰賢 confett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