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對李海瓚褒貶不一

Posted February. 17, 2005 22:39   

한국어

像評價李海瓚總理一樣,評價走兩個極端的政治家極其少見。“能力顯著”的讚美之詞和“性格怪僻”的批評相互對立。在此次臨時國會對政府質詢過程中,李海瓚通過攻勢發言,倡導了“行高立低(高政府和低立法部)”的氛圍,因而成爲人們談論的物件。

▽強橫的總理=李海瓚的對政府質詢回答態度足以引發爭議。16日,李海瓚表示:“將觀察(議員們)質詢內容中對國家政策瞭解多少、是不是根據報紙報道的文章進行質詢,並做記錄。”導致國會總會場冷冷清清。大國家黨立即批評說:“這是對議員評分的傲慢的想法。”

李海瓚就詢問是否廢除出資總額制度的開放的我們党議員金鍾律的提問,斬釘截鐵地表示:“絕對不會廢除出資總額制度。”而且當開放的我們党議員朱生鎔追究李海瓚對湖南高速鐵路的否定發言時,李海瓚大聲表示:“我不是那個意思,不要誤解。”

党幹部們給予忠告說:“發言態度過於強橫。”李海瓚似乎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在17日的答辯中,李海瓚經常使用敬語說:“對議員您的主張完全同意。”與3天前的強橫態度截然不同。

▽“有能力?”=在李海瓚的發言中,找不到“含糊其辭的措詞”和“將慎重討論”、“以後一定注意”等歷屆總理的“外交臺詞”。對具體懸案往往給出明確的答復,只要不符合道理,就當場反駁。因此關係緊張。對此,有人積極評價說,這表明李海瓚具有深入研究政策懸案、刨根究底的特有的綜合分析能力。總理室的一位幹部表示:“過去,一直以爲財政經濟部才是權利最大的部門,但最近看到總理的國政運營能力,對在總理室工作感到驕傲。”

而且李海瓚從不會推遲焦點懸案。總理室一位有關人士表示:“歷屆總理對敏感的事案,不會馬上做出決定,往往推遲說:‘容後繼續討論’,但李海瓚寧願自己挨駡,也會立即做出決定。”

對李海瓚這一相衝突的態度,普遍都表示擔憂。有人指出:“應帶頭實現國家團結的總理卻成爲對決和矛盾的物件。”

▽李海瓚的力量源泉=“李海瓚的力量”來源於盧武鉉總統的信任。李海瓚一周至少與盧武鉉總統舉行一次非正式會晤。他比任何人都瞭解盧武鉉總統的內心想法。

將大國家黨比喻爲“卡車不正之風政黨”、與國會議員保持同等關係的態度、批評媒體等,這都是在給盧武鉉總統“撓癢”。盧武鉉總統在去年年底舉行的首席助理官會議上曾表示:“我對情況的判斷不比別人慢,但李海瓚似乎比我還快。”

李海瓚與青瓦台共用各種情報。國家情報院和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也隨時向他進行書面報告。

但執政圈內部存在牽制“總理得勢”的氛圍。在發生教育副總理李基俊風波時,青瓦台內部曾傳出“李海瓚推薦了李基俊”的說法。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微妙的氛圍。執政圈一位人士忠告說:“因分權型國政運營體制,李海瓚起到了分擔總統政治負擔的作用,但不要超越作爲2號人物的警戒線。”



尹永燦 鄭用寬 yyc11@donga.com yongar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