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EU式東亞共同體”的13國各有千秋

Posted November. 30, 2004 22:45   

한국어

東盟10國與韓中日3國在30日結束的東盟(ASEAN)和韓中日3國領導人會議上,就明年創建東亞首腦會議達成協定,爲原本潛伏在水中的“東亞共同體”賦予了可浮出水面的“浮力”。

“東亞共同體”是借鑒歐盟(EU)和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等組織的模式,爲了在亞洲也建立一個能夠追求共同利益的各國聯合體而提出的概念。

但部分外電認爲,“中國和日本的主導權紛爭如此激烈,而且東盟各成員國都有各自的想法,所以離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共同體還需要一定的時日。”

△能否成爲“第二個歐盟”:東亞共同體構想最早由前任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於1990年提出,當時曾受到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此次,馬來西亞也對建立“東亞首腦會議”表現最爲積極的態度。而印尼和越南等國卻以“在中國和日本的壓力下,東盟成員國也許會失去發言權”爲由表示反對。

據外交消息人士透露,東盟各國不顧部分成員國的反對,執意引出這一協定是因爲他們覺得“世界各地都向同盟化方向發展,東亞不能落後於其他地區。”

韓中日3國爭先恐後與東盟簽屬FTA,也是使建立東亞共同體的氣氛如此高漲的主要原因。

△主導權爭奪戰不可避免:第一屆東亞首腦會議的舉行地點定在馬來西亞。中國雖然對此做出了讓步,但計劃利用一直以來與東盟結下的友誼,確保主導權。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則以2002年1月曾提議建立“東亞擴大商品貿易”爲由,宣稱自己是東亞共同體構想的功臣。已確保明年輪值主席國地位的日本正計劃通過與東盟的外交活動補落後於中國的部分。

而一直對中國的力量擴張感到不安的東盟則希望強化與韓國、日本之間的關係,以便牽制中國。



朴元在 parkwj@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