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烏克蘭的同族相殘

Posted July. 19, 2022 07:52   

Updated July. 19, 2022 07:52

한국어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廢除《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突襲了蘇聯。這就是巴巴羅薩行動。戰爭初期,德軍氣勢洶洶。由北部、中部、南部3個集團軍組成的德軍分別向列寧格勒、莫斯科、烏克蘭挺進。7月16日,中部集團軍的先鋒“閃電戰之父”古德裏安麾下的29步兵師團占領了斯摩棱斯克。

 斯摩棱斯克位於從波蘭經過白俄羅斯前往莫斯科的直線上。7月中旬,古德裏安擊退了蘇軍的反擊,牢牢地控制了斯摩棱斯克。

 他本想立即向莫斯科進攻,但希特勒指示要轉向南方,走向烏克蘭。希特勒也是有原因的。烏克蘭是戰略上最重要的地區。不用說谷物,現在被俄羅斯掌握的頓涅茨克地區當時生產了蘇聯60%的煤炭、75%的焦炭、30%的鐵、20%的鋼鐵。但是,轉向烏克蘭南部的集團軍戰果最差。

 古德裏安直轉南下,前往基輔和德尼普羅河。德軍在基輔完全包圍了蘇軍,殲滅了100萬人。烏克蘭的噩夢從此開始。數百年來壹直想吞下烏克蘭的德國認為,這片富饒的土地應該成為日耳曼人的家園。他並沒有刻意去保護或籠絡烏克蘭人。壹旦發生事件,就會異常殘酷地處理,超出了必要的水平。而且納粹的消滅對象是共產主義者和猶太人,這裏是共產圈國家,同時也是猶太人居住最多的地區。

 直到戰爭結束,德國和蘇聯在烏克蘭展開壹進壹退的攻防戰。蘇軍對猶太人也很殘酷,烏克蘭人也不是同族。蘇軍進軍後殺害烏民族主義者,蘇軍撤退時共產主義者遭到了報復。國家、理念、民族……韓國在6·25戰爭中經歷過的悲劇,早在20世紀40年代在烏克蘭上演。大約80年後,悲劇再次上演。羅馬史上有壹句格言。“可憐者,妳的名字叫做弱者。” 歷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