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建築社會學

Posted March. 24, 2021 07:33   

Updated March. 24, 2021 07:33

한국어

從大的方面來看,懷疑或冷笑是關心的悖論性表現。如果不關心,就沒有必要非得持懷疑或冷嘲熱諷的態度。在以“建築社會學”為副標題的鹹成浩詩人的組詩中看到的懷疑和冷笑也是如此。

 在詩人眼中,首爾只是表面光鮮的進口成品。“首爾在發光-誰把首爾整夜都搞得這麽亮/閃閃發光,是進口成品的首爾。”說首爾竟是全面的進口商品,這是什麽意思呢?包括看似“巨大欲望的城堡”的建築、“霓虹閃爍的廣告塔和教堂尖塔”、“像巴別塔壹樣高聳的金融公司辦公樓”在內,所有建築在詩人的眼中都是如此。但是進口產品是指沒有屬於自己的東西,沒有屬於自己的東西是指缺乏哲學、歷史意識和美學邏輯。對詩人來說,那種建築物不是建築,而是布景。必要時設立,必要時可以砸碎的布景。或者正如他在其他文章中反復引用的海德格爾所說的那樣,“沒有靈魂的集裝箱”。還有比這更讓人懷疑和冷笑的視角嗎?

 詩人為什麽如此批判呢?關於建築,想談論傳統失傳、歷史意識缺乏。想談論美學理論的缺失、共同體追求的價值的缺失。建築物證實了這種缺失。當然,這是過於苛刻的評價,也有誇張的壹面。然而,很難回避缺乏歷史意識和美學理論的建築師只不過是被資本所左右的技工和知識技術人員的想法。如果不是兼任建築師的詩人,誰會為韓國的近代建築寫如此辛辣的詩呢?但是,這又何止是建築領域的事情呢?這可能是政治、經濟、教育、藝術等所有領域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麽在13首詩中看到的懷疑和冷笑、嘲諷的尖銳程度從小的方面來說是對建築,大則是對整體文化的深情和反省的理由就在於此。文學評論家•全北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