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中國“摳門壹代”的登場

Posted November. 02, 2020 08:14   

Updated November. 02, 2020 08:14

한국어

在中國網絡社區“豆瓣”的“摳組”(小氣鬼俱樂部),“男摳組”和“女摳組”的用戶最近已超過50萬人。這些網站的會員們共享“#報復性儲蓄”“#省吃儉用法”“#儲蓄經驗談”等關鍵詞,將節約和儲蓄生活化。他們不僅分享“20元(約3400韓元)堅持壹周的方法”之類的文字,而且每當產生消費欲望時都會說,“非常想買○○。請罵我吧”,呼籲會員們當頭棒喝。在中國年輕人中間,在新冠疫情之後同時出現了被壓抑的消費傾向暴發時的“報復性消費”現象和想能省則省壹點增加資產的“報復性儲蓄”現象。

中國人熱衷於儲蓄的現象從數值上也能看出。中國三大結算系統之壹的阿裏巴巴集團支付寶表示,在其用戶中,“90後”今年上半年的儲蓄總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目前,中國的“90後”有1.74億人左右,其中1.34億人使用支付寶,因此調查可信度很高。

另外,中國西南財經大學研究團隊以2.8萬多名支付寶用戶為對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超過壹半的受訪者表示,“在新冠疫情結束以後,將繼續保持增加儲蓄、減少消費的模式”。中國政府公布的中國人今年第壹季度的家庭儲蓄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59%,從1月到3月的3個月時間裏,平均每天增加了711億元人民幣(約12萬億韓元)。對此,《中國青年報》在今年7月的壹篇題為《這個時代青年們的報復性儲蓄現象是理所當然的》的文章中,對中國人最近掀起的這股攢錢熱潮做了如下說明。

“年輕的上班族們利用周末和業余時間進行‘跑兼職’,瘋狂地攢錢。也就是說,只要有才能,就利用剩余時間確保剩余資金,現在看來,僅憑‘死工資’並不滿足。年輕層逐漸認識到增加現金保有量是從危機中保護自己的安全帶。”

由此可見,新冠疫情帶給中國人的危機意識非常強烈。門戶網站新浪網在新冠疫情發生後,以網民為對象進行了“如果必須馬上辭職,能堅持多久”的調查,結果有42%的被調查者回答“馬上活不下去”。回答“能堅持1年以上”的比率只有27%。

著名經濟學家、《富裕的中國貧窮的中國人》的作者、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鹹平最近在參加壹個電視節目時指出:“如果按中國排名前5%來計算的話,大約有7000萬名,他們的人均銀行余額是47萬元人民幣(約8000萬韓元)。相反,其余95%的平均儲蓄為2.4萬元人民幣(約410萬韓元)。令人驚訝的是,中國人中有5.6億人的存折余額為0韓元。在新冠疫情之前,我們以光棍節(11.11)、6.18等各種名義消費,不知道有多少錢進了衣櫃和鞋櫃。但在新冠之後,這種消費形態將會有所改變。”

正如郎鹹平教授所說,以新冠疫情為起點,中國人的消費形態明顯發生了變化。曾以“月光族(當月的工資當月花完)”“買買買(只管買)”“精致窮(表面光鲜內裏貧窮)”等流行語為名盲目消費的中國“90後”們,在新冠疫情後開始集中關註健康、家庭、理財等。

有必要關註壹下新冠時代中國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因為,同樣的經濟現象很有可能在幾月的時差之後在韓國重演。現在,韓國也應該準備好自救對策,而不只是“曇花壹現效果”。


中國長江商學院韓國事務所所長柳馬迪 yoomadi@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