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是憤怒的爆發,還是欲望的桎梏?

Posted July. 03, 2018 08:27   

Updated July. 03, 2018 08:27

한국어

每年7月14日是法國最大的國慶節“攻占巴士底獄日”。1789年,巴黎民眾為了救出被關押在監獄裏的政治犯和奪取儲備在要塞裏的武器,襲擊了巴士底監獄。但是,監獄裏並沒有政治犯,普通囚犯也只有7名,卻發生了殘酷的流血事件。這壹事件成了法國革命的導火線。

並不是只有與外國展開的戰爭才是戰爭。不管結果是多麽偉大的革命,內戰更加殘酷,後遺癥也更大。根據壹直以來的說法,法國革命的原因是長期以來的舊體制矛盾和對農民的殘酷鎮壓、剝削農民等。但是,在整整壹個世紀後,法國政治家、社會學家亞歷克西·德·托克維爾(1805∼1859)有了不同的分析。

他承認法國舊體制的不合理和矛盾,但同時主張,法國舊體制的矛盾正在逐漸消失,從這壹點來看,它比歐洲的任何國家都更為先進。屬於封建體制既得利益階層的貴族幾乎喪失了權力,正在衰退。取而代之的官僚十分,買官賣官現象泛濫,但這也並非想象中的“惡魔”程度。那麽民眾為什麽會憤怒呢?

托克維爾反而指出,原因在於經濟增長和財富的歪曲。18世紀,法國已經富裕起來,但對農業的依賴性依然很高。失去投資處的財富無法轉移到工商業領域,而是按照慣例集中在土地上。農民們也因執著於土地,實現了過分的分割繼承。土地被細分再細分,而另壹方面則更加集中。這導致了農民的貧困化和憤怒,從而引發了革命。

並不是每個人都同意托克維爾的意見。但是,如果說舊體制是社會性政治因素,那麽托克維爾的主張則是經濟層面的主張。不能像法國革命壹樣,把龐大的事件歸咎於壹個原因。事實上,也有學者分析說,實際上法國革命中存在5個不同的革命。對舊體制的憤怒是壹種現象。指出現象,說服並煽動人們,這很容易。但是,如果醫生過於執著於癥狀,就會損害治療。如今,我國社會也需要真正的醫生,而不是對癥療法。 歷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