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南北分裂的最大犧牲曲《朝鮮八景歌》

Posted April. 27, 2018 07:50   

Updated April. 27, 2018 07:50

한국어

27日,在板門店將舉行曆史性的南北首腦會談。在非常象征性地表現出分裂的現實和痛苦的舊歌謠中,有《朝鮮八景歌》這樣一首歌曲。其作爲歌頌金剛山、漢拿山、石窟庵、海雲台、鴨綠江流筏、赴戰高原、長白山、平壤等8處名勝古迹的歌曲(王平作詞、邢奭基作曲),是由鮮于一扇唱的北韓“啓蒙期歌謠”的代表作。

 最近,在韓國藝術團的平壤演出結束後,“啓蒙期歌謠”作爲網絡實時搜索詞登場。北韓定義的啓蒙期歌謠是日本帝國主義強占國家的民族受難期,給國民鼓吹愛國思想和自主獨立精神的歌曲,是童謠、流行歌曲、新民謠、啓蒙歌謠等的統稱。有人認爲,《朝鮮八景歌》很符合這種精神。

 平壤箕城券番出身,1934年通過歌曲《摘花》像彗星一樣登場的鮮于一扇,除了《朝鮮八景歌》之外,還讓《垂柳》、《遠浦歸帆》、《令監打令》、《太平宴》等歌曲成爲熱門歌曲。但是,光複後在韓國歌名發生了改變,《朝鮮八景歌》變成《大韓八景》、《令監打令》變成《做得好做得妙》、《垂柳》變成《新天安三巨裏》,《太平宴》變成京畿民謠《太平歌》、《遠浦歸帆》變成《紮津船歌》,或作詞、作曲家發生改變,或包裝成來路不明的傳統民謠被傳唱。

 其中,《朝鮮八景歌》自黃琴心以後,被高福壽、金賽琳娜(原名金姬淑)、樸載蘭(原名李英淑)、白雪姬(原名金姬淑)、金蓮子等數十名知名歌手重新翻拍,現在還經常出現在歌唱節目中,人氣也很高。但是,這首歌在南北韓作詞家們手下經曆了歌詞被破壞的痛苦。在北韓,去掉了南韓的名勝地,而在南韓,北韓的名勝地被改爲南韓的名勝地。一些音樂學者從政治原因中尋找理由。他們推測稱,特別是在六二五戰爭之後被稱爲“大韓八景”,是因爲當局對“朝鮮”這個詞十分反感。因此,《朝鮮八景歌》被認爲是南北分裂最大的犧牲曲。

 但是最近出現了反駁的資料。1964年韓國民謠研究會議發表新民謠的時候,李素香,墨桂月,安翡翠名唱配著管弦樂唱的曲名是《朝鮮八景歌》,登場的八景與鮮于一扇的原曲中記載的名勝地一樣。因爲最終沒有被確認的假說,所以再次被歪曲。反而是在著作權概念不明確的年代,爲了消除口舌是非,而不是反映了唱片公司的苦心。國樂評論家


田承勳 raph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