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地下生活

Posted September. 24, 2016 08:45   

Updated September. 24, 2016 08:47

한국어

詩人金芝河的原名為金英一。芝河是他在22歲的時候自己起的筆名。當時他還是個青澀的大學生,在首爾的東崇洞學林咖啡館舉行詩畫展的時候,發現有很多文人與自己同名,覺得有必要改名。某一天,他大白天喝醉了酒,在前往學林咖啡館的路上,看到有許多招牌上寫著“芝河咖啡館”、“芝河理髮館”,於是他靈機一動:“就是它!”,把自己的筆名定為“芝河”。但也許是筆名的詛咒,他因手握一支筆同獨裁政權戰鬥,自己過了30多年可怕的“地下(韓國語中‘地下’和‘芝河’發音相同)生活”。

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或者是新婚夫婦,一開始大多居住在城市周邊的地下室裡,只有一間蝸居。有了點錢,可以升級到半地下,通過窗戶,可以看到外面來來往往的人們的腿。如果不能忍受黑暗、潮濕、到處是灰塵和黴菌的地下室,則可直接升級到屋頂,住在屋頂的屋塔房中。同樣都是地下,但亞洲最大的地下購物中心即韓國展覽中心地下商城卻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不管外面天氣如何,這裡總是燈火通明,清爽舒適,可進行全天候購物。

北韓平壤的地鐵為了預防核攻擊,在地下100~150米行駛。這不僅僅是單純的交通手段,而且是和地下軍用設施相連接的“超大型地堡”。前勞動党書記黃長燁生前曾在證詞中說,從平壤地鐵再往下走150米,會有蜘蛛網一樣的地道,連接離平壤40公里的慈母山,地道中有清澈的泉水,還有綠草如茵。北韓領導人在戰時似乎可以在地下支撐一些時候。

首爾市公佈說,在2020~2025年,將地鐵市廳站和光化門站在地下連接起來,周邊建築物的地下也實現通連,使其成為4個足球場大小的地下城。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有可以躲避嚴寒的“地下城”,在美國紐約,將地鐵隧道改造成公園的“LOWLINE項目”正在進行。貧困的個人在地下生活是件悲哀的事情,但資本和權力卻有著把陰濕的地下改變成舒適空間的能力。



評論員李振 leej@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