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電影《卡羅爾》:對兩個女人來說,她們都是對方最為驚豔的禮物

電影《卡羅爾》:對兩個女人來說,她們都是對方最為驚豔的禮物

Posted February. 05, 2016 09:10   

Updated February. 05, 2016 09:20

한국어
1952年的美國紐約曼哈頓,百貨商店的職員特瑞絲(魯尼•瑪拉飾)正在為聖誕節而忙碌著,但她的視線被一位女子所吸引,她就是穿著高雅的美女卡羅爾(凱特•布蘭切特飾)。她特瑞絲走來,希望給她推薦買給自己女兒的聖誕禮物。買了禮物離去的卡羅爾卻把自己的手套遺忘在了櫃檯。

4日首映的電影《卡羅爾》(18歲以上級)描寫了兩名孤獨怯弱的女子陷入命運一般的愛情的故事,當時,人們還難以公開討論同性戀到底是什麼的年代。

特瑞絲有著攝影才華,但缺乏自信,在同男友的關係上也同樣沒有自信。卡羅爾壓抑著自己的本性生活,正要和丈夫離婚。在那個時代,一名女子愛上另外一名女子,是一種雙重的苦難。兩人一起吃午餐,相互到對方家裡做客,最後兩人拋下一切,一起去旅行,但最終在現實面前碰壁。

電影將兩人在酒店的咖啡館裡再次相會作為開頭,最終又回到了這裡。兩人的感情在充滿詩意的對話中逐漸加深:“你真是個怪人,好像從天上掉下來的”,“(相互之間的好感)如同物理一樣,相互摩擦出的火花”。最後,兩人的感情在咖啡館裡以單純而又精細的對話爆發,吸引了無數觀眾。

電影改編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鹽的代價》,作者作為一名驚恐小說作家,還寫過電影《紫色正午》的原著小說,僅是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便可讓觀眾充滿緊張感。

如果沒有凱特•布蘭切特和魯尼•瑪拉,電影或許會缺乏說服力。優雅而又有些莽撞、同時又有些不穩定的卡羅爾由布蘭切特出演,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無不被她的魅力所折服。

電影強烈而又有些淒涼的畫面,令人聯想到美國寫實主義畫家愛德華•霍珀的作品。聖誕頌歌中混雜著鋼琴憂鬱的旋律,以及反映那個時代的服裝,成為這個冬天愛情劇的記憶。



李新泉 記者 iamsam@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