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若宮的東京思考:“偽造國書”的啟示

Posted May. 14, 2015 07:25   

한국어

36年前在日本製作的紀錄片《江戶時代的朝鮮通信使》,目前正在韓日兩國恢復放映。繼釜山之後,該片還準備在首爾上映。而在東京,我所屬的日本國際交流中心也在計畫此事。日韓國交正常化50周年紀念學術討論會將於6月中旬在濟州島舉行,讓參會的學者觀賞此片的計畫目前也在研究之中。

朝鮮通信使,是朝鮮王朝應德川家康的邀請,從17世紀初起派往日本的大規模使臣團,其後200年間共有過12批。使臣團中有大量著名學者、文化人士、藝能人士參與,他們從釜山出發,經對馬島抵達江戶(現東京),費時數月,沿途備受歡迎。這不僅恢復了被豐臣秀吉侵略所破壞的兩國關係,同時也產生了多樣的文化交流,意義無法盡言。

電影的製作者是在日研究人員慎其修。他在日本各地尋找通信使的足跡,收集珍貴的遺物和畫有通信使行列的圖畫,並將它們納入影片。這是一部使幾乎被遺忘的韓日交流史上的名作。

朝鮮通信使現在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韓日兩國在建交50周年之際,共同發起運動,要求將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在兩國關係頗為不順的情況下,希望它成為一絲亮光。

通信使雖然是由當時的對馬藩在幕府和朝鮮王朝之間斡旋而始,但我對在此過程中出現的荒唐舉動趣味盎然。韓日研究者公認其中有過這樣一樁事實:

雖然邀請派遣通信使的一方是德川家康,但朝鮮王朝作為應允的條件,要求德川對豐臣秀吉的侵略表示道歉並送來請求派遣使臣的國書。但是,推翻了豐臣政權的德川認為自己與侵略朝鮮無關,不可能同意這一要求。夾在中間的對馬藩左右為難,無奈之下,偽造並送去了朝鮮所要的國書。

朝鮮王朝一看回復如此迅速,不由得對國書的形式生疑,懷疑國書是否偽造。朝鮮王朝內部雖然為此進行了長時間議論,但最後決定不當作大的問題,並決定派遣使臣。因為他們想到,與日本恢復和平,可以要回許多俘虜,是划算之舉。

就這樣,1607年成行的首撥通信使手持著國王的國書作為回信,但是,如果德川收到這一國書,原先偽造國書的事實就會暴露。為此,與通信使同行的對馬藩的家臣,又將國書偷偷換成了不會引起德川疑心的假造國書。也有人說,這一過程中也有知道內情的朝鮮方面人士參與。總之,兩國由此開啟了和平時代。

然而,將近30年之後,偽造國書的事實終於被德川政權知曉。這是背叛對馬藩的重臣向德川告的密。時任藩主被傳至江戶,前代藩主惹起的疑問受到追查,陷入了“滅門”的危機。但是,德川家光(德川家康的孫子)將軍並沒有追究藩主的責任,反而將告密的重臣流放。由此,由對馬藩從中斡旋的日朝交流得以繼續,通信使也未受影響。這一切宛如戲劇一般。

為什麼會這樣呢?對於靠兩國貿易維持財政的對馬藩來說,日韓兩國的友好關係是關係到自己生死的問題,而偽造國書是將自己生命押上的勝負手。但是可以說,細細思量之後決定不持異議的兩國政權,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時過400年,在總統和首相的講話能夠即時傳達給對方的今天,這樣的外交是行不通的。但是,目光只盯著對方言行的缺點的風氣,果真是可取的嗎?

偽造情報自然不必討論,但是偶爾將目光轉向對方的優點和改善之處,難道就不需要嗎?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而將它貫徹到底,這並不是外交。為了更大的國家利益,有時視而不見,並向對方伸以援手,先人的這種智慧,不是也有值得現代外交參考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