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從古人身上學習“年邁哲學”

Posted October. 25, 2014 03:33   

한국어

“秋雨落到楓葉上的聲音/打響在年老生病的心中/聲音直入骨髓深處/懷念著在另壹個世界的父親/壹邊聆聽秋雨聲音/與我指甲很像的父親/我和父親的鬼魂壹起聆聽/秋雨落在楓葉上的聲音!(直譯)”(徐廷柱《秋雨聲》(直譯)、1991年)。

76歲未堂(1915∼2000)也是飽受孤獨的人物。成長過程中的80%都是在大風之中度過。然而,這樣的他也無法回避年邁的孤獨。

星湖李瀷(1681∼1763)曾如此哀嘆老邁“白天隱隱犯困,夜晚難以入眠。痛苦的時候流不出眼淚,發笑的時候卻流眼淚。記得30年前的所有事情,卻記不住眼前發生的事情。吃肉的時候沒有吃進肚子裏,全都塞進牙縫裏”(直譯)。

誰都將迎來年邁的時候。這本書包含古人的“老年智慧”,加上古畫更是令人大飽眼福。

老年的智慧在於降低自身,拋棄欲望。退溪李滉(1501∼1570)每天只吃兩頓飯,菜肴達大部分都是蘿蔔、茄子、海帶。聾巖李賢輔(1467∼1555)雖然收到來自王的數十次召喚,但是自從退出官位之後再也沒有動搖。70歲被帶去清朝,75歲返回的淸陰金尚憲(1570∼1652)堅守節操和氣節,在故鄉過著隱居的生活。通常來說,順天意結束生命時都是平安祥和的。

都說“仁者壽”。朝鮮時期,27位王的平均壽命雖然達到46歲,而淸白吏(219人)的平均壽命則高達68歲。高麗時代,王的平均壽命為42.3歲,而僧侶則都非常高壽,平均年齡達到了70.2歲。